2020-04-23 20:47:57 郑州人事考试网 //zhengzhou.huatu.com/ 文章来源:
【导读】华图郑州人事考试网同步发布:公共基础知识: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郑州华图微信公众号(huatuzz) 。
【导读】
华图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一个让很多考生头疼的部分,其中有很多传统文化常识细节很难记忆,面对这部分知识我们能做的就是每天积累一点,日积月累,一段时间便可以有明显的进步。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古代选官制度以及科举制度的演变。
夏、商、周时代采用世卿世禄制。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这一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贵族子女可以世袭爵位,成为政府官员。这种制度的出现是社会的进步,但有非常大的历史局限性。
秦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分裂时代,开始采用按军功授爵的选官制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这一制度源于商鞅变法,每次出兵打仗按照士兵杀敌多少授予相应的军功。这一制度极大的刺激了士兵的战斗欲望和战斗士气,使秦国军事实力迅速增强,为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汉朝取代了秦朝,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选拔人才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制,也被称为举孝廉。这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汉朝流行“在家做孝子,出门做忠臣”,便是对察举制的反映。选拔孝顺的人出来做官,这种制度看上去符合道理,但可操作性极强,一户人家为了让子女当官,可以贿赂乡里乡亲使得子女被选上从而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所以察举制后来造成了大量的腐败现象,逐渐被历史淘汰。另外一个是征辟制度,这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汉武帝年间任用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上台执政便是征辟制度呈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既保留了汉代选官传统,又改变了察举制的弊端,把品评与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在实行初期,对加强曹魏政权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之后出现了大量腐败现象,在评定品级时,有意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经背离了原本设定的轨道,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因此当士族没落以后,九品中正制也被彻底废除了。
隋炀帝以后至清末采用科举制度。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从隋朝开始到清朝末期,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我们的选官制度都是科举制度。我们用考试的方式,吸收了不少寒门学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后期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科举制度僵化变形,已经不再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于1905年被清政府废除。
以上便是我国历史上选官制度的演变。为了方便考试,我们讲选官制度总结如下:
夏、商、周 |
世卿世禄制 |
秦国 |
军功授爵制 |
汉朝 |
察举制和征辟制 |
魏晋南北朝 |
九品中正制 |
隋朝至清朝 |
科举制度 |
热门推荐:
以上是公共基础知识: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快讯信息敬请关注郑州人事考试网频道。
本文标签: (编辑:admin)上一篇:公共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又更新了!
河南华图视频号
考题免费刷
(可看回放)
行测/申论/公基/职测
华图菁英师资线上带刷,不收费
华图教育官方微信
华图总部:北京华图宏阳教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8296100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23号
华图分校:河南华图郑州黄河路交卫生路向北三叉口东50米路北华图教育培训基地
(红旗路交卫生路东50米路北)
客服热线:0371-87096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