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

您当前位置:郑州人事考试网 > 郑州公务员 > 试题资料 > 23年河南省考申论政治类范文 25 篇

23年河南省考申论政治类范文 25 篇

2023-02-17 09:59:24 郑州人事考试网 //zhengzhou.huatu.com/ 文章来源:未知

  【导读】华图郑州人事考试网同步未知发布:23年河南省考申论政治类范文 25 篇,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郑州华图微信公众号(huatuzz) 。

  【第一题】

  “给定资料 4”中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请你从对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写一篇文章。 (40 分)

  要求:( 1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见解明确、深刻;( 2 )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3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4)总字数 800— 1000 字。

  【经典范文】

  从好政策说开去 ——华图在线申论组

  制定政策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大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小到“限塑令” ,都是政府出台的政策,而且都是好政策。好的政策不仅是对公民意愿的一 种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和德性的滋养。从根本上来讲,政策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 使公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理性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语,其与感性相对。公民理性是指公民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和思辨能力,不盲目跟风,目光长远,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好的政策能够积极发挥引领与导向作用,培养公民理性。 “限塑令”中的有偿使用规定就促使公民在购物结算时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使用塑料袋不仅要增加购物成本,还会带来生活垃圾,污染环境,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反四风”促使人们理性认识铺张浪费与奢靡之风的危害,崇尚节俭。这些理性思考与好政策密不可分。

  好政策涵养公民德性。孔子曾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这不仅是对为政者的要求,也是对为政者制定政策的要求,而饱含德性的政策会引导社会风气崇德向善,起到滋养公民德性的效果,让公民懂得要注重个人品德,讲究家庭美德,恪守职业道德,遵守社会公德,提升自身文明素质。 2001 年出台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原则、内容、法律与政策保障做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在涵养公民德性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政策可以有多重目标、多重作用,但从根本上看,政策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 使公民的生活更加美好。政策必须维护公共利益,这是因为公共利益与公共生活密切相关, 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行的保障,如果没有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基础设施会损坏,公共场所会失序,安全问题会频现,人人自危。维护好公共利益也是维护公民个人利益的保障,是促使公民个人生活更加美好的必要条件。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 · 阿奎那讲“人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这句话的意思是人需要参加公共生活,不能够像鲁滨逊一样长期孤独漂流,试想一下,如果公共利益得到维护,个人又必然参与公共生活,那么个人肯定受益。

  推而广之,政府所有的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都应当以民为本,致力于公民理性与德性的培养,实现个人美好生活与公共美好生活。好政策其实充分揭示了我国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的得失荣辱是政府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

  【第二题】

  请结合给定资料,从基层公务员的视角,以“长本事,担难事”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50 分)

  要求:( 1 )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2 )立意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 总字数 1000— 1200 字。

  【经典范文】

  长本事、担难事——基层干部的双重要求——华图在线申论组

  如果说基层是整个社会的“地基”,那么基层干部就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基石”。基层干部的工作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获得感,关系到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承担着如此大的责任,就要求基层干部具备“长本事、担难事”的意识,在基层工作中比实干、争担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执行政策抓落实,要“长本事” ,有创新笃学的巧劲。干工作,自己脑袋里一团浆糊是肯定不成的。材料中的小余面对第一次接触的乡村工作,从调查摸底入手,在和老百姓的接触与交流中,了解老百姓的想法,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渐渐提升了为民服务的能力。茂林路社区的城管面对“商业街占道经营、餐饮业污染严重”等问题,没有硬性执法,而是召开商讨会,商量解决办法,最终不但顺利解决问题,还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认可。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基层干部扎实、创新的工作能力,是办好工作的有力武器。当前正在进行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攻坚战涉及众多领域,给基层工作带来更多的挑战,这就更要求基层干部是“全才”也是“专才” ,才能应对当前艰巨的任务。

  与此同时,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没有任劳任怨、担当奉献的精神,很难干下去,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担难事”。古人云“顺境逆境看襟度,大事难事看担当”,目前,基层很多工作都到了克难攻坚的阶段,点多面广。基层干部如果不尽责、不担责,那基层的工作将会成为一盘散沙,慢慢失去群众的信任。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磁石乡乡党委书记李志龙面对当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晚上黑灯瞎火的现状,没有退缩,四处奔波、争取投资,终于改善了当地的面貌。如果李书记没有“担难事”的担当精神,哪怕空有一身本事,面对困难也有可能落荒而逃。有无担当精神,能不能勇于担难事,是衡量党员干部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尺,对于需要担当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不管多难,都要不推诿、不踢球、不扯皮,克服困难,迎着风险也要干好。

  “长本事”“担难事”二者还是一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只有“长本事”才能“担难事” ,面对复杂的基层工作,光凭一腔热血无法解决具体问题,不讲方法蛮干更是不 行,所以“长本事”是前提。同时, “担难事”能不断促进“长本事” ,只有不畏困难、敢于探索,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怕揽事、不作为,绕着矛盾走” ,工作能力恐怕只会越来越低,变得“没本事”。因此, “长本事”“担难事”二者不可或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这正是对基层干部的殷切希望,也体现出了对基层干部“长本事、担难事”的要求。 只有我们的基层干部沿着这个方向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肩负起身上艰巨的责任,打好基层工作的“基石”。

  【第三题】

  “给定资料 4”中提到“改革开放富百姓,党的政策暖人心;发展是条致富路,奔向小康永不停”。请结合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1 )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 1000— 1200 字。

  【经典范文】

  改革送温暖发展不止步——华图在线申论组

  “改革开放富百姓,党的政策暖人心;发展是条致富路,奔向小康永不停。 ”群众的话语最朴实,也最真实。 40 年改革开放将内生的民族禀赋化为外在的强大动能,推动中国巨轮驶向经济深海,人民群众的日子日益红火。党的政策像阳光,给百姓带来温暖;百姓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聚焦发展,在朝着小康的方向迈进。可以说,40 年改革开放成果显著,40 年发展进步有目共睹。但是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改革送温暖, 发展不止步,仍然是我们不变的前行航向。

  改革开放富百姓,党的政策暖人心。新中国成立后,在帝国主义的封锁下,我国只能选 择与部分国家交往,关起门来搞建设。既有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也有赶英超美的错误尝试。但是英勇的中国人民绝不会被困难吓倒,在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这一正确而伟大的顶层设计、理性抉择,释放出强大的中国能量,在极短时间内,就形成了不可阻挡的浩荡之势,中国奇迹令世界震惊。高铁动车不断延伸,让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将现代城市尽情装扮;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将城市乡村紧密衔接。改革开放给国人带来富足的生活,在改变中华大地外在容颜的同时,也在深刻改变着国人的内在价值认知,腰包鼓起来的民众感受到党的政策的温暖,必然对党的政策倾心拥护。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场接力赛,需要几代中国人将接力棒抓稳抓紧,改革开放的战略规划仍然要持续下去。深化改革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不改革,就会重蹈封闭僵化的老路,甚至会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继续开放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不开放,就会与世界相隔离,甚至会走进历史的死胡同。

  发展是条致富路,奔向小康永不停。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发展,才有强大的国防,从而应对各种危机挑战;只有发展,才有厚实的家底,从而让国民过上富裕美满的生活;只有发展,才能再造繁荣的文化,重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让中华文化焕发出新时代的精气神。发展更是一条广大人民群众的致富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伟大的中国人民聚焦发展,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和个人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去。港珠澳大桥横空出世,扫码支付在大街小巷普及开来;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三转一响” 早已是陈年往事,冰箱、洗衣机、彩电成了普及品,网络、汽车和智能设备进入千家万户, 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巨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中国人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 走得扎实稳当,走得异常坚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走一走、停一停。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难以短期内消除,所以发展永不停歇、进步永不止步就是必然选择。

  改革为发展提供契机;发展是改革的果实,又为深化改革奠定物质基础。改革和发展不 可或缺,共同汇聚成民族复兴的最强音。

  【第四题】

  根据你对“给定资料 5” 中画线部分“何时做加法,何时做减法,是一门公共管理的艺术,需要智慧,需要眼光,需要技巧,更需要视野”的理解,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40 分)

  要求:( 1 )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 )内容全面,结构完整;( 3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 1000 字左右。

  【经典范文】

  有加有减,当加当减——华图在线申论组

  “何时做加法,何时做减法,是一门公共管理的艺术,需要智慧,需要眼光,需要技巧,更需要视野”。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公共事务管理上我们要善于做加法,也要善于做减法。当加则加、当减则减、加减得当,是管理艺术、技巧的体现;也是管理者智慧与眼光、视野与格局的集中反映。理清加减的辩证关系,巧妙娴熟地运用加和减是公共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方面,在公共管理上政府要敢于加、善于加。政府该管的事、该做的事一点也不能少,更不能减。做加法是政府的责任,是担当的集中体现。大到国防外交、经济社会的发展,小到居民日常生活、油盐柴米等都是政府公共管理的主要方面。每一件事情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体现政府的职责。这些都是公共管理中“加法”最直接的体现。

  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敢于减、善于减。有时候一些社会事务有了很系统、很成熟的运行方式、行为规范,这个时候政府就应该适当地放手,适当地做减法。比如说:在企业的注册设立方面,有着非常完备的法律体系保障,有着非常成熟的市场运行规则。因此,层层审批繁琐的流程就该做减法,这时只有“减”才能让市场经济更好地发展。

  往更深层次来看。加和减的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要理解这一点就要弄清楚手段上的加减和目的上的加减。需要指出的是,上文所说的“加”与“减”主要是手段、是方法。其作用的目的或结果也有加和减之别。方法上加减得当,运用娴熟的“减”也会促成结果上的“加”;方法上加减不当,乱加乱减往往“加”也会造成结果上的“减”。举个例子来说: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在公共管理方法上就是管得太多,乱做加法。以至于每户居民家里种多少菜都要管,使得整个社会的主观能动性完全丧失,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完全停滞,甚至倒退。而反观改革以至今日,政府所管的越来越少。尤其是当前, 更加强调简政放权。虽然在管理手段上减了很多,但是在经济总量、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上却在飞速地“加”。对比二者,其原因就是前者加了不该加的,后者减了该减的。综合手段和结果来看。加也有可能是减,减也有可能是加。

  那么何时当加,何时当减,有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呢?没有!这需要政府与决策者要有敏锐的眼光、宽阔的视野,因时、因事、因势做出准确的判定。古今中外这些成功的事例比比皆是。汉初,始汉高祖至惠文景四代都奉行无为而治。其实质就是对社会管理做减法。在时势上,战乱五百年,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在此背景下政府要减少对于社会的控制,让百姓有充足的机会与时间自我修复。在彼之时空下就是要减,当时的统治者正是看到了这一时势,才有了后来的两汉兴旺,成就中华盛世的典型代表。

  势至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工具。人类一切的生存与 发展必然与网络紧密相连,这亦是大势。在这方面该加什么、 如何加是摆在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值得全社会共同思考!

  【第五题】

  以“良法与善治”为主题,结合给定资料,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要求:( 1 )自拟题目;( 2 )观点鲜明,中心明确;( 3 )紧密结合给定资料;(4)字数不少于 1200 字。

  【经典范文】

  良法善治之关系刍议——华图在线申论组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依法治国并非仅指以法律为框架对国家进行管理,而是基于“良法”而治。 “良法”是一种能反映人民意志和诉求、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科学合理的社会治理规则。实施良法的愿景是达到“善治”,即通过治理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运转有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构建出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整体氛围。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 “良法”与“善治”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法治”的基本内涵。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王安石曰:“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良法是符合正义和善德的法律,是善治的准绳,为善治提供基本依据,没有良法,善治将缺乏保障,不可持续。从我国由放纵吸烟到控烟、再到禁烟的法制化过程可以看出:所谓“良法” ,既需要在立法方面切实考虑人民的根本利益,广征民意,适用民情,也要敢于打破立法部门化和地方保护主义的桎梏,面对“政”“烟”不分家的烟草专卖局面能敢于为公权力套上“紧箍咒” ,以制衡公权力的形式为受侵害的私主体提供充分的救济。正因如此,各 地的禁烟效果才能立竿见影,公民的权利也才能真正得以保障。可见,没有良法就没有善治。

  善治是良法之目的。韩非子有言: “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如果说良法是政府为了构建“大同”社会所绘就的一幅蓝图,那执行才是将蓝图变成现实的重要方法。回溯中华上下五千年,无论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秦朝还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盛唐,都曾实现过高出社会平均发展水平的“天下大治”。这些朝代具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励精图治,变法图强。而“哈尔滨控烟模式”享誉世界也是因为既设立了事无巨细的禁烟法规,也采取了切实有效的禁烟行动。由此不难总结出,法律是社会治理的规则,通过执行将法律变成善治是法律制定的目的,倘若只有良法而无善治,法律就失去了生命力,成为纸上谈兵,社会自然也不会达到善治的结果。

  与此同时,善治也是良法的有效补充。如果一个社会仅靠刚性的法律条文去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变成僵硬规则下的利益交换,毫无人情味可言。而在良法的实施过程中, 如果能够根据具体问题采取差异化的形式,把冷冰冰的规则转换为富有温度的柔性治理,既能让身处其中的社会成员感受到人情味儿,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也能大幅提升法律执行的效率,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而且法律相对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在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方面偶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善治的灵活性可以化解这种不协调状况,弥补法律的不足, 为法律有效地适应社会发展节奏做出铺垫。

  良法与善治均为法治的应有之义。作为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法治水平是一国治理能力的体现,而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行依法治国,既需要以良法“立规矩” ,也需要用善治“硬着陆”。朱熹言:“法立而能守,则德可久,业可大。 ”正确认识良法与善治之间的关系,并加以实践,我们方能朝着法治昌明、正义可期、国强民安的理想社会更近一步。

  【第六题】

  “给定资料 6” 中提到“在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中,政府工作人员的‘长相’却是整体服务的一部分”。请你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结合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要求:( 1 )观点鲜明,认识深刻;( 2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 )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4)字数 1000— 1200 字。

  【经典范文】

  注重“长相”全心服务——华图在线申论组

  “政府在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中,政府工作人员的‘长相’却是整体服务的一部分。 ”这里的“长相”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和保障力度。而优秀的工作作风、良好的服务态度、高效的工作效率和强有力的保障,利于政府树立良好形象,构建服务型政府。因此,在政府公共服务中必须注重工作人员的“长相” ,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

  “长相”即工作作风。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其工作人员作风好坏直接影响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 ”群众信服政府,才会主动拥护各项政令,配合政府的管理;群众相信政府,才会主动建言献策,共建和谐社会。反之会对政府消极抵抗,在社会上为非作歹,扰乱社会秩序。 因此只有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服务群众,才能让群众信服。然而在现实中,有人手握公权,为己谋利;有人表面服务,实质推诿扯皮;有人存在“车轮上的铺张”“节日中的腐败”。这些歪风邪气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与“为民、 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相悖。好的工作作风是政府的生命线,体现政府服务为民的宗旨。 只有加强作风建设,才能杜绝不良风气。

  “长相”即服务态度。政府是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但是面对复杂、多样的服务对象,这时考验我们的不仅仅是公共服务产品本身质量如何,更多的是考验服务态度怎样。良好的服务态度能够让群众受到尊重和重视。政府工作人员重视群众,对群众的诉求能够做到热情周到、耐心服务,认真负责,这样即使我们工作中存在一些瑕疵,民众也会对之抱以宽容体谅的态度,只有这样相互理解,彼此尊重,才会营造和谐的政民关系。 “一站式”服务大厅干净整洁、功能分区清晰、服务用品齐全、温馨提示语醒目可见、工作人员热情周到,这些都是良好服务态度的展现,只有以良好的服务态度面对每一位办事群众,才能让群众体会到政府工作的用心,提高其满意度。

  “长相”即工作效率。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快速高效工作,既展示了个人过硬的业务能力,又体现了为民办事的诚意,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最终有助于政府树立良好形象。 如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采用“互联网+政务”的工作方式,实现群众“一站”办事;在业务能力方面,注重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其办事技巧,使其能够快速高效解决问题、回应诉求…… 因此,想要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需要工作人员有高效的执行力。

  “长相”即保障力度。社会要良性运转,人民要过上美好生活,需要政府给予保障并且要有力度。这种强有力的保障离不开人财物资源与完善的机制。如现在推行“一站式服务”,要实现真正便民利民,需要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强大的财力保障,完备的硬件设施、健全的应急机制。同样,工作人员优秀的工作作风、良好的服务态度、高效的办事效率本身就是为民服务的强有力保障。

  优秀的工作作风净化民风,良好的服务态度增强人民体验感,高效的工作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较强的保障力提升群众信任感和幸福感。

  【第七题】

  根据你对“给定资料 5” 中画线部分“有获得却无感”的认识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50 分)

  要求:( 1 )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 )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不超过 1000 字。

  【经典范文】

  事必有因,缘何民众有得却无感?——华图在线申论组

  2019 年,养老金、油电气、增值税等惠民政策密集推出,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切实增强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服务。但有一些地方的惠民政策执行却出现了“效果悖论” :工作没少花力气,群众也有获得,但就是感觉不强烈,甚至不会心怀感激。这种“有获得却无感”的情况不但会损伤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会使惠民政策没办法彻底为百姓服务。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说到底,还是由于惠民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无法传递给老百姓那种实实在在、直抵人心的获得感。

  老百姓“有获得却无感”,主要是“不公平感”冲淡了“获得感”,这是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典型体现。有的地区公开制度执行不到位,信息不透明,导致群众心存疑虑,总觉得优惠政策中“有猫腻” ,便宜了有关系的人;有的地区在政策执行中当“好好先生” ,导致惠

  民政策成了大锅饭,没有体现精准的需求,更让老百姓觉得“不公平”。所有这些都是惠民 政策落实中所出现的偏差,最后就导致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周围的环境变好了,但群众就是觉得不满意。这是我们在落实惠民政策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此外,之所以会“有获得却无感” ,硬性执法成为不可回避一环。一直以来,党和中央政府都不遗余力地倾注于民生的改善,政策扶持、 资金投入、人员配置等方面都体现出政府的努力和诚意,然而,好的政策还需要好的执行来配合,为了达成考评要求而在落实中造假,为了完成上级规定而在执行中机械、硬化等等问题比比皆是,这种执行中的硬化,除了是执行方式不符合实际情况,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执法不被理解,没有做好与百姓的沟通和对接, 也自然得不到百姓认同。可见,真正的惠民不仅要从上层建筑上给予民生工作好的导向,也要从基层和细微处做好工作,保证政策的落实和民众获得感的体认。

  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民生政策的落实彰显政府治理的人性化和民众对惠民政策的幸福感体认。惠民要站在群众视角,保证执行环节的公平性,避免执法环节的机械性,以感同身受的方式,将民生政策落到实处,让政策直抵人心,让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第八题】

  从给定资料出发,以“向下方能向上”为题,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40分)

  要求:( 1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2 )主题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3 )字数 800— 1000 字。

  【经典范文】

  向下方能向上——华图在线申论组

  韩非子云: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古往今来,具有雄韬伟略、经世之才的仁人将士大多崛起于民间。因为积累沉淀,故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因为“穷且益坚” ,故能“不坠青云之志” ;因为境遇相同,故能“一枝一叶总关情” ,从而带动社会整体向上。现在“向下” ,未来方能“向上”。

  基层是获取智慧和经验的沃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跟基层的人们打交道,可以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智慧,这种思想、智慧不在互联网上,不在书本里,而在亲切的攀谈中、 在他们所叙述的故事里。基层是社会垂直治理的末梢神经,上演着人生百态,充盈着人情冷暖,其中的辛酸与快乐、淳朴与复杂、规约与杂乱都是难得的经验,是坐在办公室里永远学不到的。无论是古代“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还是当下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总书记,都是从基层中走出来的,是基层这块沃土给予了他们充分的养料。无论何时,脚下的土地都是获得成长的力量之源!

  基层是磨砺个人意志的舞台。苏轼在《晁错论》中讲: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虽然在现代已不需要我们经历“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和 “卧薪尝胆”般的苦修,但依然需要以坚韧的意志去应对随时而至的暴风骤雨。然而,许多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忘记了祖辈们所受过的苦难,在温室的沉溺中逐渐丧失了应对困难的勇气和意志,遇事轻则畏葸不前、重则郁郁寡欢。理想抱负尚且难以实现,更何谈树立攻坚克难的民族精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我们需要磨炼,需要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砺意志。基层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挫折是岸边坚硬的礁石,只有无畏冲击的剧痛,才能碰撞出美丽的浪花。

  从全局的视野来看,只有个体愿意“向下” ,社会才能整体“向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为民请命、扎根基层的人,他们“不求闻达于诸侯”,“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们“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正是因为他们坚持“在下面” ,我们的社会才能蒸蒸日“上”,才能让共享、公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离普通人更近。这些“向下”的人是中国真正的民族脊梁!

  基层是参天大树的厚实根脉,根深方可枝繁叶茂花满天;基层是人生剧目的原初舞台, 用心演绎方可成就精彩。向下,让前路更宽阔,让生命更充实,让向上更有力量!

  【第九题】

  结合习仲勋《贯彻司法工作的正确方向》的讲话,围绕“群众路线和美好生活”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1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 )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 )总字数 800— 1000 字。

  【经典范文】

  践行群众路线创造美好生活——华图在线申论组

  人民群众能否过上美好生活,取决于许多因素,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能不能践行群众路线是其关键增量。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生命线。践行群众路线,才能增加群众获得感、增进群众认同感、增益群众幸福感。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是要求我们,践行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站好群众立场,践行群众路线。习仲勋在《贯彻司法工作的正确方向》的讲话中提到, 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也就是说,要站好群众立场,以百姓之心为己心。如此才能解决民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急。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习仲勋,在工作中总是站在群众一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真正诠释了站好群众立场的真意。在就任绥德地委书记期间,他兴办冬学,打造普及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阵地;科学制定移民工作方案,切实维护移民群众的利益…… 当下,更应该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站在群众立场上,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贡献一份光与热。

  端正自身定位,践行群众路线。习仲勋在《贯彻司法工作的正确方向》的讲话中提到, 不当“官”和“老爷”。这句话表明,每位党员干部都要端正自身定位:不是“官”和“老爷” ,而是人民的公仆。这句话在转型期的中国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当前少数党员干部的宗 旨意识、公仆意识,在社会大潮的激荡下,经济利益的竞逐中逐步丧失。只看天不看地,只唯上不唯下,把自己当做官老爷……这样的自身定位,只会一步步侵蚀执政根基,走好群众 路线更是无从谈起。显然,我们不能无视问题的存在,要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补齐个别党员干部定位扭曲的短板,更好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深入基层一线,践行群众路线。习仲勋在《贯彻司法工作的正确方向》的讲话中还提到,走出衙门,深入农村。也就说要深入基层一线,迈过群众门槛,走进群众心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是,办公室里的纸上方案,会议上的嘴上实施,作风上的拖沓慵懒,根本无法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只有深入基层一线,走好群众路线,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才能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赋能添彩,才能更好回应群众的翘首期盼。

  建党以来,无数共产党人的千万种忙碌,却拥有同一种姿态:走好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奋斗。须知,每一个为了群众的身影,都将被定格为历史;每一滴造福人民的汗水,都将浇灌出未来。

  【第十题】

  参考给定资料,以 “‘民生’跟着‘民声’走”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1 )观点明确,立意深刻;( 2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4)总字数 1000— 1200 字。

  【经典范文】

  让“民生”跟着“民声”走——华图在线申论组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民为本。 ”尊重民心、听取民意、倾听民需是为政为民的核心要义,顺民者得天下、逆民者失天下也是五千年中华历史教给我们的宝贵真理。从抗战时的人民战争路线,到新时代的中国梦的提出,无不反映出我党

  对民意的重视。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奋斗目标,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也是让民生工程能够真正解决社会治理难题的不二之策。让“民生”跟着“民声”走,才能得到“民意” 的支持。

  民声反映的是民需。百姓为何不断发声?那是因为生活有需求。很多官员在被群众“吐槽”时,总是抱怨人民不理解,总是拿这样或那样的政绩来彰显自己的无辜,殊不知,只看上级眼中的政绩,不看群众眼中的生计,再好的政绩也只是空中楼阁,也不可能得到群众的称赞。地下水污染严重,百姓迎来的却是新建广场、喷泉;幼儿园、学校稀少,百姓得到的却是集团式商品楼;道路建设落后,百姓看见的却是无用的景观带和名贵花木 ……凡此种种,百姓如何能够没有意见?百姓需求得不到满足,恐怕吐槽几句、骂几句只是最轻的恶果,失去民意才是真正的追悔莫及。

  民生要跟着民声走。其实百姓的需求并不复杂,能够有好的社会保障、能够有幸福的家庭氛围、能够有舒适的生活环境,能够让民生工程顺着民声而行也就足够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尊重民声其实很简单。 Q 市公交线路可以网上定制是尊重民声, J 市 12345 热线立法是尊重民声,青天湖湿地公园的建设也是尊重民声。尊重民声就是要倾听民众的生活需求, 民生工程的建设要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民生政策接地气、民生工作有暖意,民生建设才能紧跟民声。

  但是,不正确地倾听民声容易陷入只重面子忽视里子的陷阱。有的官员表面上确实能够倾听民意,看起来群众的需求也在极力满足,但是为何就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呢?这是必须深刻思考的。T 市地铁某条线路的建设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在群众出行不便的需求日益增长的前提下,在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下,它的建设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但是当规划图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出现了,新建地铁站要么建在了毫无人烟的荒郊野外, 要么建在了危险重重的公路立交下,这种尊重民声怕是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尊重民声,而只是某些官员偏颇的政绩观带来的面子工程。 所以,倾听民声不能偏听、不能短听、不能假听,必须用真心去听,用诚心去听,用热心去听。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只有让“俯下身子”替掉“挺起肚子” ,让真心实意替掉虚情假意,让民生跟着民声走,政府的民生工程才不会变为吐槽工程,政府的努力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赞誉。

  【第十一题】

  进一步思考“给定资料 5” 中画线句子“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1 )观点明确,立意深刻;( 2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 )结合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4)字数 1000— 1200 字。

  【经典范文】

  有事好商量找到最大公约数——华图在线申论组

  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一直以来都是服务型政府的办事准则,而办事最忌讳的就是蛮 干、瞎干。可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好心办坏事、脱离群众利益出台一刀切政策的事也是屡屡上演。在此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重要指示给我们指出了走出困境的道路。所谓“商量” ,有交换意见、商讨之意。中国是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这个商量的主体应该也必须是人民群众。

  商量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需求,得到人民拥护。当前各地都把改革作为核心任务来抓,但是一些地方改革久议不决、一些部门改革决而难行、一些领域改革行而难破等情况屡见不鲜,不难分析其原因,要么是因为改革只为了政绩、要么改革只照顾到了一部分人利益、要么改革受到群众反对,归根结底是改革没有从满足人民需求出发。 N 市政协与媒体联合创办的“商量”平台,就为我们树立了商量的正面典型。 “商量”平台采用圆桌会议的形式,将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拿到台前,邀请组织委员、专家、群众与有关部门开展集中商量,不回避各方矛盾也不倾向某一利益相关方,完全通过各界代表的思维碰撞,用协商和交流的方式提出各方都能满意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商量”是有温度的传声筒、暖民心的民意通道、接地气的协商平台,但商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决策也不能脱离各方利益而高高在上,满足人民需求才是商量的最终目标。

  商量的决策形式十分契合当前中国国情。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地域广、人口多,城乡不平衡、地域不平衡、男女不平衡的失衡现状摆在我们眼前,失衡心理成为了社会矛盾爆发的导火索。拿网络乱象来举例,“键盘侠”们出口就是污言秽语,网络暴力屡禁不绝,表面上看是网民的文明素养有待提高,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不平衡心理在作祟,平日里没有发言平台,自然只能通过网络发泄的方式表达自身不满。在这样一个阶段,商量的作用显而易见,只有搭建好商量的平台,让人民能发声、愿发声、敢发声,才能够消除戾气,化解矛盾。

  商量切忌一刀切。适当的引导是商量能够顺利取得成果的必要条件,商量必须满足各方利益。在曲水亭街,围绕安不安道闸这样一个民生问题,从各方的针锋相对、不欢而散的开端,到大家敞开心扉、慢慢磨合的过程,再到环境优美、居民满意的结果,靠的就是以寻找各方利益公约数为原则,以政府协调引导为契机。

  “众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 ”通过商量能够最大程度地听取民意,通过商量能够最及时地解决民需,通过商量能够最直接的方式贴近民情,商量是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是寻求社会最大公约数、绘就民意同心圆的正确方式。

  【第十二题】

  请结合对“给定资料 2” 中“善治须达情,达情始近人”这句话的理解,围绕“给定资料 5” 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 1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2 )参考给定资料,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4)篇幅 1000 字左右。

  【经典范文】

  在人性化与严守法律中求善治——华图在线申论组

  清代唐甄在《潜书 ·抑尊》中曾提到“善治须达情,达情始近人” ,这句话意思是说,好的治理必须要了解民情,尊重民意,从各方面去贴近百姓的需求。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习总书记与唐甄都意在说明一个道理,即要想实现善治,就要真正从百姓的需求出发,采取老百姓需要的、认可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满足感。

  贴近人性的治理更容易打动民心,为民所需。政府治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百姓,在这中间就必须考虑百姓的感受,人性化执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过交警从实际出发,开出没有扣分与罚款的“空白罚单”,这样的方式既有警示也富含人情,更容易被群众所接受;材料中的王警官巡逻也不是生硬的调查,而是以借水的名义,在家长里短的“闲话”中就拉近了警民关系,完成了日常工作。这些富有人情味的执法方式,花了心思、动了脑子,避免了执法过程的僵硬死板,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互动。在这种富含人性的交流中,就没有敲不开的门,也没有说服不了的人,善治就是在这些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沟通中一步步体现出来的。

  而“不近人情”有时也是隔开民心的一堵高墙。有些人对人性化执法心存疑虑,甚至发 出了“执法不是游戏”的呼声,但在现实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法理上的平等并不意味着法律在使用时要“人人相同”。如果在执法中一味不通情理、不加思考地“照单全罚” ,反而会引发群众抵触、阻碍执法进程。材料中修车师傅节衣缩食为所在小 区修路,群众拍手叫好的事城管部门却粗暴叫停,事后虽百般解释却已难服众,这显然是不得民心最真实的写照。随着人民群众各方面需求的不断提高,简单僵化的“照章处理”已明显难以适应现代化政府治理的要求,在“近人情”这条路上,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当然,执法中要有人情味,但却不能背上人情债。人情味必然是在坚守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的,该守的规矩坚决要守,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这几个原则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础,一个都不能少。曾在网络上被屡次曝光的高铁霸座现象,执法人员“先礼后兵”的方式赢得群众屡次点赞,这就说明“宽严相济”才是真正对路子的管理方式。由此可见,只有把握好照看人情与依法依规之间的尺度,才能在人性化与严守法律中求得善治。

  规则之治基础之上的人性善治,应该是文明社会所乐见的一道“靓丽风景”。只有依法办事的刚性和贴近百姓的柔性共同发力,才能真正符合群众需求,从而实现社会善治。

  【第十三题】

  请围绕“移动互联与政府治理创新”这个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50 分)

  要求:(1 )紧扣主题,观点鲜明,论述充分;( 2 )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参考给定材料,但可不拘泥于给定材料;(4)字数 1000 字左右。【经典范文】

  移动互联促进政府治理创新——华图在线申论组

  所谓移动互联,就是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公众提供便利。政府治理就是政府对公共事务的治理。在移动互联快速发展的当下,借助于此,政府治理变得更加全面化、智能化,能更好了解、及时回应并快速解决公共难题。因此,今后要继续将移动互联与政府治理结合起来,促进政府治理模式创新。

  利用好移动互联,能更好地推动政府治理不断创新。借用移动互联网,政府可以及时了解民意,听取民众声音,了解民众需求,从而畅通民众和政府的沟通渠道,使两者间形成了良性互动,提高政府的执政效率。习总书记指出,政府要通过移动互联走群众路线,善用网络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可见,通过移动互联,能更好地走群众路线。

  此外,利用移动互联,改变了政府治理形式。借助于网络服务平台,如“互联网+医疗”改变了传统的就医模式;发现并及时处理违法违规事件;推进了政府服务网格化,完善了政府线上服务;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城市管理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手段,以更好地实现精准管理、以人为本……如此种种,都反映了移动互联对政府治理创新的推动作用,让政府 治理真正实现了智能化、动态化、精细化。

  倘若一直故步自封,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仅靠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则很难满足当代社会发展需求。也要看到如果用不好移动互联平台,也会出现诸如信息不全面、发布不及时、形式单一化等不利于群众生活、政务管理等问题。诸如材料中的 N 市就是没有用好的负面 案例。因此,政府治理创新离不开移动互联的帮助。

  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一定要做好移动互联与政府治理这篇大文章。不仅需要重视移动互联基础设施的构建,还需要重视该方面优势人才。其中更需要不断创新,将移动互联技术与政府治理全面结合起来,完善服务内容,不断听取民意,做到“急群众之所急、 想群众之所想”;面向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我们更要借助平台,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迅速给予解决!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将基层管理和服务与互联网有机地粘合在一起,以促进基层工作的互联网化、智能化!

  作为引领互联网发展的深圳,面对庞大的基层群众群体,只有拥抱互联网,才能将基层的管理做到极致,才能为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精细化、智能化提供动力和机遇。

  【第十四题】

  根据给定资料,结合当前实际,以“边疆民族地区精准脱贫”为主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主题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语言流畅,字数控制 800— 1000 字。

  【经典范文】

  实施精准扶贫方略——边疆民族地区脱贫的关键——华图在线申论组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引人深思。以往,一些边疆民族地区在扶贫过程中习惯于大水漫灌,撒胡椒面,采取“用手榴弹炸跳蚤”的办法;帮扶举措与帮扶需求不相符、帮扶急于求成;更有甚者,某些领导热衷于纸上扶贫、电话扶贫和喇叭扶贫,搞纸上功夫,玩数字游戏 ……

  须知,贫困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现象,倘若不深入边疆民族地区,不了解那里的贫困群体所思所想所需,所制定的政策与具体贫困环境不相符合,脱贫效果可想而知;须知,扶贫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是“精明能干” ,实则是“摆盆景”“花拳绣腿” ,违背科学发展之道。因此,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是边疆民族地区脱贫的关键。

  边疆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要有摆脱贫困的思想意识。在《摆脱贫困》一书的跋中,习近平指出, “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 ”边疆地区的扶贫开发是甩掉等靠要、穷自在等落后思想的“扶志”过程,也是从输血到造血的“扶智”过程。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好的生活最终要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充分调动贫困群众主观能动性,坚决“扶志”精准“扶智” ,扶贫举措才更有威力,扶贫成效才更加持久。

  边疆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脱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脱贫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 ,不可能拍拍脑袋就可以奏效。 30 多年的扶贫实践告诉我们,幻想一劳永逸,寄希望短期就能抱个“金娃娃” ,是不负责任的幻想,是好大喜功的表现,其背后是扭曲的政绩观、错误的发展观。只有实事求是地笃定“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拿出敢为总体成功牺牲的“滴水穿石”的韧劲,一茬接着一茬干,才能扎实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向前走。

  边疆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要有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从连江船民上岸、边远贫困村整村搬迁,到大念“山海田经”、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宁德扶贫一直在探索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的发展路子。习近平在《弱鸟何以先飞》中谈到, “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宁德的扶贫路径可以为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提供样本。边疆民族地区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更应该因地制宜,锁定脱贫核心力量,聚焦贫困症结所在,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如此,方能摘掉贫困的帽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摘掉边疆民族地区的贫困帽非一朝一夕之功。唯有实施精准扶贫 方略,边疆民族地区的脱贫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第十五题】

  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思考,围绕“引导农民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要求:( 1 )观点明确,论述深刻;( 2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结构完整,思路清晰;(4)字数在 1000— 1200 字。

  【经典范文】

  提高农民法治意识助力农村法治建设——华图在线申论组

  当下农村法治建设欠缺,违法获取利益、维权意识差等问题层出不穷,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农民的法治意识不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能力不足。因此,助力农村法治建设,提高农民法治意识,引导农民学法尊法,让农民主动守法、自觉用法,是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介绍,在传统农村社会存在“差序格局” ,社会交往按照血缘或地缘关系进行,社会秩序的维持依靠“道德”而非“法律”。这种“差序格局”有利有弊,利在于维护礼,弊在于容易导致农村社会对规则、法律的漠视。比如,山寨食品吃了也没什么,合租面包车送孩子上学是最佳选择,骗取征地补偿款理所当然……种种现象背后 隐藏着深层次问题——不懂法。不懂、不知道法的存在,做事情就会“无法无天” ,更谈不 上对法律的尊重。因此,基层法律宣传要讲究针对性和时效性,如开发一些群众喜爱的高质量法治栏目,进一步挖掘喜闻乐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法治宣传节目,让农民真正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相信法律、信奉法律,树立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牢固观念,增强对法律的信任感、认同感。

  学法尊法是基础,守法是关键。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在于执行。只学习、尊重法律远远不够,将其落实在实践中、体现在行动中,才能真正发挥法律的效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农民也知其危害,却仍“自己吃的菜不打药,卖的菜随意打” ;明知小卖部的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都过期,也知牛奶超过保质期,却仍继续营业、售卖。明知却触犯,知法却犯法。仔细审之,问题在于基层司法公信力不高,执法不严,对于制假售假,没有及时查处、立案、处罚,以致对违法犯罪行为没有起到震慑作用。为此, 要强化监督,及时惩罚。只有让农民认识到“遵纪守法,法律就是保护你的工具;违法乱纪,法律就是惩治你的利剑” ,农民才会自觉守法,法律的威慑力才得以彰显。

  引导农民用法是目的,也是对农村法治建设的最高要求。村务财务不公开,农民召集亲朋聚集闹事;面对村委会的威胁,大多农民忍气吞声…… 自身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他们不用或者想用却用不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 “不用”在于农村交通不方便,嫌麻烦,怕耽搁,不知该去哪儿反映; “用不起”在于成本太高,一个程序又一个程序使得维权时间漫长,请律师找咨询又让维权费用昂贵。 “知法不用法”会造成不公平,引发冲突,蓄积社会矛盾。基层法治建设应通过组建律师顾问团和建立法律服务诊所等形式,为农民群众提供免费、便捷的法律服务,让农民有用法维权的机会和途径。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是环环相扣的过程,又是一以贯之的整体。说到底,提高农民法治意识,助力农村法治建设的担子要落在基层各级党员干部肩上,只要领导干部的认识上去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以上带下,带动基层法治建设。

  【第十六题】

  从给定资料出发,联系实际,以“放与管”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50 分)

  要求:( 1 )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 )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3 )语言流畅,书写工整;(4)总字数 800— 1000 字。

  【经典范文】

  放出活力管出公平——华图在线申论组

  “放与管”从字面意思看是互为反义的,但是从不同的角度又能延伸出不同的理解。从历史维度看,需要理解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当放开的绝对不能一味强管;从现实维度看,需要理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当管理的绝对不能一味放开。这揭示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那么,何为放,何为管,两者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

  所谓“放”,可以理解为放开,解除约束,是放活而非放任。在很多方面需要当放则放。为什么这样说?近年来,多地区多部门从破除审批关卡到打破证明“围城”,从减少“公章

  旅行”到结束“公文长征”,简政放权改革用政府自身一时的“痛”换取人民长远的“利”。S市在政府管理中下放职权,由社区和居民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解决了社区难题, 提高了社区治理水平。这些都说明了解除一定的约束,有利于激发发展活力。而“放”也不能一味地放任。互联网的普及出现了很多新兴事物,如电子商务、直播平台等,如果都放任不管,则容易引发网络乱象。因此,放要放活而非放任。

  所谓“管”,可以理解为管理,加强约束,是管好而非管死。在很多方面需要当管则管。为什么这样说?规则的约束是为了实现更高层面的自由,如果放开规则而谈自由,必将乱象频发。在对网络环境的约束下,我们可以自由发出声音、表达见解、参与社会治理;在对市场发展的约束下,我们可以扩大经营、参与竞争、贡献经济发展。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放开, 诸如审批乱象、恶意竞争、投机取巧等不良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通过监管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成为了当务之急。但是如果一味地管、什么都管,就容易陷入像计划经济时代的发展困境。因此,管要管好而非管死。

  “放”与“管”是一对辩证关系。只有放下去,才能管得好;也只有管得好,才能放得开。把不该管的放开,该管的部分才能有精力管得更好;把该管的管理得更好,才能使整个大环境发生改变,在规则的约束下更为自由,才能实现更好的放开。如在推进社会治理中, 下放一部分行政职权,腾出了精力和手段优化管理手段和服务水平,有效促进了社会治理创新发展。而在生活中也是一样,如在家庭教育中如果能够用正确的教育手段对孩子进行管理, 提高其自身能力,才能更放心放开,使其更好发展。因此,放与管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所以说,放要放活而非放任,管要管好而非管死,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第十七题】

  “给定资料 6”提到“放管服的改革是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观点鲜明、正确,分析深入、合理,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 800— 1000 字。
       【经典范文】
       放管服——刀刃向内的政府改革——华图在线申论组

  “放管服的改革是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这句话深刻剖析了“放管服改革”的性质,之所以说它“刀刃向内” ,是因为这场改革是要政府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只有敢于自我革命,将“放管服”做到位,才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打造服务型政府,为百姓提供贴心的服务。

  “放”是简政放权,就是要减少那些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要清理那些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这对于政府来讲就是要减少自己手中的权力,以舍小利成大义、

  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通过政府的简政放权换来市场的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2018年公安部推出一系列“放管服”改革新举措, “申请材料减免”“18 类业务一证即办”“一窗办”“自助办”“网上办”等措施已在 36 个大城市率先推行。材料中的 Y 市将原先 26 个部门的 150 多个审批职责集中到一起,用“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创新模式打破 了原来繁琐审批程序对民众办事和创业热情的阻挡。正是这一项项审批程序的减少,体现出政府简政放权的决心,体现出其自我革新的要求,也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管”是指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放管服”的改革并不是简单的简政放权,更不是放下不管,而是要改变过去的监管方式,让监管更灵活、更高效,这同样是对政府的自我革命。最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各类信用数据构建公民的信用档案,通过信用度来实现对公民行为的约束,从而构建和谐的社会。这其实就是一种全新的监管方式,不再是传统的政策文件,更加接地气、更加有实际效果。北京市积极推进“两步申报” 改革试点实施,企业不需要一次性提交所有的信息,仅凭提单概要即可申报,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这同样是监管模式的创新,既实现了监管,又方便了企业。

  “放管服”中,“放”与“管”是相互制约的两面,都是手段,最终要实现的是“服务百姓”,这正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必经之路。“放管服”,就是要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提升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提升行政便利化水平 ,通过这种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实现提高政府效能,服务百姓、方便百姓的“初心”。

  【第十八题】

  请根据你对“给定资料 5”的认识和思考,以 “‘有度’而‘不过度’”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1 )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 1200 字左右。

  【经典范文】

  “有度”而“不过度”——华图在线申论组

  “有度”是指政府工作要有积极作为的工作态度, “不过度”是指政府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好尺度。 “有度”与“不过度”两者看似矛盾,实则统一。总之要求政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实事求是。

  “有度”是指积极作为的工作态度,是各级政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俗话说:态度决定成败。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积极的态度,才能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际,政府工作亦如此。政府唯有积极作为的态度,才能在面对群众诉求时,及时做出回应,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公用电话亭曾是城市的一处风景,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之窗,是提供公用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面对公用电话亭的生存困境及群众对其转型升级的呼声,政府以积极的态度回应群众需求,通过调研公用电话亭的现状并分析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公用电话亭做出改进。如今很多地方的公用电话亭不仅具有应急的功能,还结合各类新技术丰富其他使用功能。这不仅满足了群众的需求,也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总之,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政府唯有坚持夙夜为公的积极态度,长此以往,百姓的口碑和机关单位的公信力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才能实现大家喜闻乐见的双赢。

  “有度”体现了政府积极作为的态度,但仅仅做到“有度”还不够,关键是“不过度”。因为凡事皆有度,过犹而不及。近年来,政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积极作为,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不根据客观实际,不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不仅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如对于国际化大都市, “亮化工程”不只是锦上添花,亮化亮出的更是城市特色,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一环。但景观过度亮化,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城市光污染,还会助长不良社会风气。再如,在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让一些吃水像吃油、冬天长达半年滴水成冰的地方要求装抽水马桶,这不仅脱离实际,还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所以,政府工作不仅要有积极作为的态度,还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唯有如此才能在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

  “有度”而“不过度”是政府工作的一体两面,必须共同发展,不可偏废。如果只有积极的态度,而没有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反之,只遵循客观规律, 但不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作为,也只能原地踏步。唯有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作为的同时, 又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位于湘西州花垣县的十八洞村,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贫困村,但在扶贫工作者的帮扶下,通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及猕猴桃、苗绣等特色产业 ,从村容村貌到经济产业,从经济收入到精神状态,十八洞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有度”体现着政府的工作态度,而“不过度”则体现着政府的智慧,唯有将“有度”与“不过度”结合起来,方能实现为民办事有温度,服务成果有广度。

  【第十九题】

  “给定资料 6” 中提到“政府工作有思路才有出路,有行动才有未来”。请你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 1 )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 )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 ) 1000 字左右。

  【经典范文】

  思路打开出路行动通向未来——华图在线申论组

  政府在社会生活中举足轻重,政府管理的优劣、政府效率的高低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政府工作有思路才有出路,有行动才有未来。 ”这句话意在强调政府工作思路与行动的重要性。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工作要在思路和政策落实上下功夫。

  思路是政府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思路是做事的一种思维方式,是指做事情之前的规划。如果没有明确的工作思路,抓落实就会失去目标,不知所措。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成绩,而这些成绩取得的前提就是有细致严密的工作思路。当然,思路也不能一成不变,时代在变化,实际情况也在变化,以前的思路不一定适用现在的形势,所以,政府需要适时创新工作思路。如过去政府为了提升城市形象, 提高城市整洁度,其工作思路之一是减少小摊小贩。如今,一场疫情的发生,使我国经济受到了重创,为复苏经济,政府管理部门及时转换工作思路,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正是这一工作思路的创新为地摊经济带来了希望,也为城市带来了烟火气,更提升了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总之,政府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好工作思路,也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唯有如此才能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实现社会效果与群众满意度的双赢。

  政府工作有思路还要有落实。如果政府工作只有思路,没有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的执行力,再好的决策和目标也会落空。尤其是从领导工作来说,作出决议和制定政策,事情只是做了一半,另一半而且是重要的一半,就是要努力贯彻实施。如果不落实,再好的决议政策,也是一纸毫无意义的空文。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各类企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这一现状,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如对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上半年 3 个月租金,这极大地缓解了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困难,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巩固期,一些政府在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指引下,狠抓落实各项后续保障工作,如发展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种植养殖业,加强对村民的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让大家掌握一技之长……通过狠抓落实,让贫困群众不仅能够“站起来” ,还能够“走得远”。总之,只有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作风,扎扎实实落实各 项工作,才能切实把政府工作人员心中的想法、口中的说法变为实际工作的办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践行执政为民的诺言。

  如今危和机同生并存,不仅需要政府在工作思路上创新和在政策落实上下功夫,每个人的自身努力也非常重要,唯有我们上下同心,才能化危为机。

  【第二十题】

  方志敏说: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请以“安贫与乐道”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 1 )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 )字数在 1000 字左右。

  【经典范文】

  安“清贫”乐“正道”——选自《人民日报》,有修改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洁梅兰。 ”在位于江西省弋阳县的方志 敏故居,方志敏画像两侧挂着方志敏青年时期亲手写下的这副对联,诉说着方志敏同志高雅之情趣、清白之追求。从《清贫》里“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到《可爱的中国》中“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方志敏身上展

  现出来的为革命甘于清贫、为真理勇于牺牲的崇高品德,至今看来依然令人敬佩、备受鼓舞。

  安“清贫”,乐“正道” ,正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回忆:“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与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 ”一代代共产党人安贫乐道、勇毅笃行,铸就了辉煌伟业,也锻造出垂范青史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守初心、担使命,更加需要保持艰苦奋斗的情怀,激发坚守正道的自觉。

  安贫是力量之源,也是对乐道的检验。方志敏说得好: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从战争年代“红米饭、南瓜汤”的乐观豁达,建设时期“勒紧裤腰带搞生产”的自力更生,到如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踏石留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不断战胜困难、不断成长壮大,靠的就是不畏困苦、艰苦奋斗。在生活富足的今天,崇尚艰苦奋斗不是要吃咸菜、喝白粥,而是要保持崇高远大的追求,拒当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的守业者,保持那样一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创业劲头。以民为本,以廉为美,以清为荣,以干为乐,聚合起来的力量一定是谁也无法阻挡的。

  乐道是事业之基,也是对安贫的升华。我们党是一个有 9000 多万党员、领导近 14 亿 人民的大国执政党,每一个党员干部理论上是否清醒、政治上是否坚定、信念上是否牢固, 关系重大、牵动全局。特别是, “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长期存在,如果经不起检验,精神“钙质”就会流失,理想信念就会滑坡,个人追求就会趋于堕落,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泥淖,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信仰坚贞、信念坚定、信心坚决,任何时候都应倍加珍视。只有在培基固本上下足了功夫,不为困难所扰、不为矛盾所惑、不为利益所诱,党员干部才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战斗力。

  荷出污泥而清雅,竹有虚心而高尚,松生贫瘠而威严。无论什么时候, “洁白朴素的生活”都不会过时, “愿意牺牲一切”的崇高信仰都值得尊崇。共产党员的安贫乐道,既是艰苦岁月的志存高远,也是和平年代的知止有定,更是复兴路上的凯歌以行。擦亮安“清贫”、乐“正道”的政治本色,必能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精神动能。

  【第二十一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人生的扣子从第一颗开始就要扣好。请以“扣好年轻干部的‘风纪扣’”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 1 )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 )字数在 1000 字左右。

  【经典范文】

  扣好年轻干部的“风纪扣”——选自荔枝网,有修改

  日前,某报批少数年轻干部,把“好经”念歪,将基层工作当“镀金”。有的忙于当“表哥”“表姐”,身在心不在;有的摆官架子,眼高手低;有的急于求成,把基层当“跳板”……这些都是“风纪扣”不牢的表现,不仅贻误自身成长,也会影响党的事业发展。所以,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必须要扣好“风纪扣”。

  扣好清正廉洁的“廉风扣”。“廉者,政之本也,乃国之四维,立人之大节,仕者之大德。 ”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事之道和为政之要,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也是终生的“考题”。时下,一些党员干部突破廉洁自律这条底线,管不住手、守不住嘴、 收不住腿,在金钱、美色等“糖衣炮弹”的诱惑下,轻易败倒。贵州 “90 后”女干部张艺,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民生资金,正是因为抵挡不住内心的贪欲。年轻干部阅历较浅,一旦把握不好廉洁底线,就会迷失方向,陷入腐败的泥潭。 “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作为年轻干部,必须守住清正廉风,始终牢记宗旨意识,扣牢清正廉洁的“风纪扣”。

  扣好务实担当的“作风扣”。党的十九大提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新时代对年轻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肩负时代使命,扛起民族复兴的重担,靠的就是务实担当。年轻干部有活力有朝气,但是也还存在经验不足、 韧劲儿不够等“成长的烦恼”。有的任务面前“讲条件” ,遇到容易的、能出彩的事“抢着干”;有的难题面前“不敢为”,碰到棘手的、要担责的事却“躲着走”,作风上不严不实,缺乏定力。奋进在新时代,面对新任务新使命,年轻干部需要扣牢务实担当的“风纪扣”, 以担当为笔、用奋斗作墨,绘就新时代的精彩华章,争做新时代的奋进者、搏击者。

  扣好纯正善良的“家风扣”。勤俭、务实、上进、诚实、正直、善良等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传统美德。邓颖超在写给侄儿的家书中说: “知道你已加入共产党,至为兴奋

  ……你必须注意密切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向群众学习,从而你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 务。 ”历史上,无数党员干部以良好的家风家教家训,在人民群众中树起丰碑、留下良好的口碑。对比之下,也还存在家风不正的现象:一些落马官员贪赃枉法,子女上行下效;有的把家庭场所当作“权钱交易所” ,上梁不正下梁歪;还有的“老子台前办事,儿子幕后收钱” ,腐败“父子连”。年轻干部是新时代的创造者、见证者,尤其需要在家风建设上立起“戒尺” ,以纯正善良的家风行稳致远。

  党的十九大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人生的扣子从第一颗开始就要扣好。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必须要扣好“风纪扣”。

  【第二十二题】

  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赫尔岑有段名言: “深深地沉思往事的意义,我们才能发现未来的意义。 ”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围绕中共党史,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 1 )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 )字数在 1000 字左右。

  【经典范文】

  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选自《人民日报》,有修改

  一句名言说得好, “深深地沉思往事的意义,我们才能发现未来的意义”。一部峥嵘党史,记录着艰辛奋斗和惊世奇迹,记录着光辉理论和宝贵经验,也见证了信仰之美、使命之重、英雄之气、崇高之志。从“伟大的开端”到“民族的新生” ,从“春天的故事”到“新时代华章” ,党史的那头连着光荣的过去,这头通向辉煌的未来,把所有的磨难、牺牲、梦想、拼搏集纳成流,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浩荡能量。

  过去“小米加步枪” ,如今“高铁加航母” ;过去一穷二白,现在引领时代。时代场景日新月异,但党史始终是一面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价值之镜,是“最好的营养剂”。在中共一大会址,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在井冈山,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在西柏坡,在立规矩的展板前驻足沉吟……在这些革命圣地,习近平总书记感悟党史、思考未来,勉励党员干部铭 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正如他深刻指出的,我们要把党和人民 90 多年的实践及其经验,当作时刻不能忘、须臾不能丢的立身之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

  “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 ”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 “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是如何从九死一生中走向胜利的?改革开放怎样打破僵局,开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党史是增进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精神宝库, 深入触摸党史细节,更能看清历史的脉络和规律,把握历史的大势和主流。无论寻乌调查、 《论持久战》,还是枫桥经验、小岗改革,学党史也可以学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而党史上的波折失误,同样可以引以为戒,防止再走弯路。

  “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历史不只书写在教科书上、陈列在博物馆里,更应成为人们的心灵础石、灵魂灯塔。打磨忠诚担当,不妨对照革命前辈“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激励奉献付出,不妨从“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探寻自我价值;严以修身用权,不妨学学亲自起草、躬身示范《干部十不准》 的焦裕禄…… 回望青史问初心,砥砺奋进再进发,那些战火硝烟中挺立不屈的灵魂、干事创业中实干兴邦的模范、改革发展中敢闯敢拼的典型,无一不是增进信仰、信念、信心的精神食粮。

  每一次向历史的回眸,都是一次思想的点名、精神的整队。恩格斯说过: “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从历史中找寻胜利的源头,汲取智慧、经验、意志和力量,我们将无愧今天的荣光,不负明天的梦想。

  【第二十三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 “必须正确处理干净和担当的关系,决不能把反腐败当成不担当、不作为的借口。 ”请以“干净与干劲”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 1 )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 )字数在 1000 字左右。

  【经典范文】

  干净与干劲——选自《人民日报》,有修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 “必须正确处理干净和担当的关系,决不能把反腐败当成不担当、不作为的借口。 ”这深刻警示我们,只有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才能确保既想干事、能干事,又干成事、不出事。

  现实中,确实存在把干净与担当割裂开的现象。有的干部觉得,现在中央要求严,我不贪不占就行了。不贪就是好干部吗?清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官员去世后碰上阎王爷,很是志得意满的样子,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阎王爷讥道: “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的确,如果不贪不占即为好官,那还不如一个木偶,人家连水也不喝。清廉不是不作为的挡箭牌。做事怕闪了腰,表态怕得罪人,这样的干部不是为老百姓谋幸福,实际上只是处处为自己打算。为 官者无功即是过,我们要有这样的基本认识。

  领导岗位首先是政治岗位,处在特殊位置,长期不作为,本身就是严重的政治问题。有职责而不承担,有义务而不履行,好比军人临阵脱逃,司机开车大撒把,无论党纪还是国法都是决不允许的。现实中不乏自恃手脚干净,自以为无过就是功,优哉游哉混日子,从而酿成大祸的案例。湖南衡阳原市委书记童名谦并无经济腐败记录,但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换届工作不闻不问不管,直接导致衡阳贿选案发生,造成极坏影响,自己也因玩忽职守罪锒铛入狱。占着位子当“神仙” ,只讲干净不讲干劲,耽误的是事业发展,损害的是人民福祉。对这样的干部,党和人民是不能容许的。

  干劲足不足、精气神够不够,也会受作风净不净、身子正不正的影响。有的同志不是不知道干部就应该干事,但由于过去在作风或纪律上有过小瑕疵,有的还受过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觉得低人一等、没了前途,所以丧失进取心、奋斗志。这些同志对自己的病症了如指掌,却开错药方。严肃党纪国法,拔除烂树,修枝除虫,为的是维护整个“森林生态”的健康,为广大干部奋发有为创造良好政治环境,绝非要“一篙子打翻一船人”;为的也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避免作风、政德有微恙者犯更大错误,绝非让他们“永无翻身之日”。虽犯过错误但真心悔过改正的同志,只要努力干事创业、做出工作成绩,党组织会看在眼里, 老百姓也会记在心中。

  干净与干劲,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在正风反腐的大环境下,越干净就越应有干劲。最近在某地一次主题教育学习会上,一位领导干部讲述自己身边政治生态变化的发言,打动与会者。过去,她工作的地方政治生态很差,接连几个主要领导严重腐败,洁身自好的同志倍感压抑。党的十八大后,涉腐者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正直的人们庆幸恰逢新时代,因而倍加珍惜,充满干劲与活力。这一亲身经历与感悟从一个侧面表明,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干部自身一身正气,更会确保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把干净和担当、勤政和廉政统一起来,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才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攻坚克难、越沟迈坎。

  【第二十四题】

  “问责是一把利剑,也是一把手术刀。 ”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 1 )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 )字数在 1000 字左右。

  【经典范文】

  让问责见实效,关键在精准——选自新华网,有修改

  党的十八大以来,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逐渐成为共识,也形成了相应的制度规范。过去问责不主动、追责不给力的现象大为减少,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高悬问责利剑,剑指党员干部担当“塌肩膀”、干事“软无力”的弊病,收获良好效果。然而,由于对党内法规学习不透彻、领会不深刻,追责方向跑偏、问责用力过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所以要让问责见实效,关键在于精准。

  问责是管党治党的手段,是手段就得讲究运用水平。我们把问责比作“利剑”,利剑不仅在剑之锋利,更在挥剑之精准。某地在处理一起火灾事故时,专门召开两次市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对一名村干部的问责。有人点评道,纪律面前,政治生命平等,这才是对干部负责的态度。一事当前,该不该问责、谁该被问责、怎样问责、问责到何种程度;是政策问题还是领导问题、是布置问题还是落实问题、过失在哪个环节、怠政在哪个层次,只有把利剑插到问题的“七寸” ,精准作出处置,依责量纪,才能把该打的板子都打准,让被问责的干部心服口服,从而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

  能否科学精准问责,表面上是精细操作的问题,背后却是思想作风问题。要使问责利剑精准出击,还需做到公道正派。然而,有的执纪问责仅凭领导喜好、违反民主集中制,把党章、问责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党纪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放在一边;有的则陷入“本本主义”,不考虑特定历史条件、地域因素和当事人实际,分寸失当、宽严失度;有的面对突发事件从速、从重问责干部,只为舆情迅速降温,好对上级交差;有的“懒政思维”作祟,滥用监督问责推动工作,而对工作困难不闻不问。凡此种种,说明思想作风偏一寸,执纪问责歪一尺。问责的震慑力来自公信力,而公信力离不开思想作风的护航。

  尽管问责是一把利剑,但不能忘记,问责也是一把手术刀,为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强化问责,意在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对问题干部进行相应问责必不可少,但也要依照“三个区分开来”给予纠错的机会,形成严格问责、容错纠错和澄清保护的协同机制。 各级纪检监察干部,是维护政治生态健康的“医生” ,需把治病救人放在重要位置,既要防 止“肌肤之疾”化为“骨髓之痛”,又要保证问题干部康复之后,以新作为新气象为百姓服务。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期,脱贫攻坚跨入决胜阶段, 尤需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唯有慎之又慎的精准问责、细之又细的严管厚爱,才能引导干部为民务实、改进不足,拧紧责任发条,为了人民群众的“岁月静好”更好地负重前行。

  【第二十五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 年 3 月份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时,意大利众议长菲科问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主席时是什么心情。习近平回答,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请围绕“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 1 )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 )字数在 800 字左右。

  【经典范文】

  “我将无我”大境界“不负人民”大作为——选自新华网,有修改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习近平主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言语反映了他爱民的一腔赤诚、为民的真挚情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字里行间,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与担当自始至终、跃然纸上。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体现的是一种大境界、大格局、大作为。

  大境界造就大胸怀。 “无我”是一种大境界,是不计得失、不谋私利,是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拳拳之心,到“为人民服务, 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铮铮之誓,再到“我是人民的勤务员”的初心之诺,无不蕴含着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宏大境界。有了这种境界,才能全心全意爱民、贴心交心亲民,锻造出心系人民、为民担当的博大胸怀。

  大格局成就大作为。 “无我”是一种大格局,是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的自我要求,到“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责任担当,再到“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的庄严宣示,无不彰显着枝叶关情、 人民至上的远大格局。有了这种格局,才能诚心诚意为民、公平公正惠民,引领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追梦圆梦的壮阔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革故鼎新、励精 图治,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以不忘初心、驰而不息的精神状态彰显着“无我”之大境界、大 格局,以实字当头、以干为先的奋斗姿态成就着“不负人民”之大作为,用一串串坚实的足迹,连接着伟大事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以上是23年河南省考申论政治类范文 25 篇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23省考,河南省考,申论,政治类,范文 25 篇快讯信息敬请关注郑州人事考试网频道。

河南郑州最新招考信息

本文标签: (编辑:黄小图)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23年河南省考申论经济类范文 20 篇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2024年国家公务员笔试系统提升班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