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

您当前位置:郑州人事考试网 > 郑州公务员 > 试题资料 > 23河南省考申论社会类范文 25 篇

23河南省考申论社会类范文 25 篇

2023-02-17 10:35:41 郑州人事考试网 //zhengzhou.huatu.com/ 文章来源:未知

  【导读】华图郑州人事考试网同步未知发布:23河南省考申论社会类范文 25 篇,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郑州华图微信公众号(huatuzz) 。

  【第一题】

  “给定资料 5” 中提到“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网络世界为这种想象提供了无限可能”。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围绕“网追正能量担当新时代”这一主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要求:( 1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2 )参考给定资料,不拘于给定资料;( 3 )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4)篇幅 1000 字左右。

  【经典范文】

  传递网络语言的正能量

  华图在线申论组

  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过: “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 ”意思是说人们透过语言这种媒介,可以感知和了解到它所代表的千万种生活方式。而如今,随着互联网与人类生活的高度融合,网络正在逐渐改变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形形色色的观点正通过网线向这个开放的世界传递出更加多元的生活。既然如此,打造优质网络内容,营造优良网络生态,让网络语言在生活中传递出催人奋进的“正能量”,就成为了新时代的一个重要任务。

  网络语言满足了人们寻求沟通的渴望,应予以包容和呵护。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虚拟世界,人们透过文字、图片、视频这些“网络语言” ,不断地输入和输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去交换和分享各自独特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网络热词层出不穷,既有描述种种艰辛的调侃“我太难了”,也有表达美好期望的所谓“车厘子自由”,还有对忙碌工作的俏皮总结“工作 996 ,生病 ICU”……这些俏皮话大多出自不同人之口,却总是能引起一大群人的广泛共鸣,这就是网络语言为陌生人建立起来的连接。因为网络,人们总是能找到和自己过着一样生活、拥有相似观点的同类,也是因为网络,人们又能影响和改变他人的生活。在当前这个陌生人社会中,这样的连接就是一种语言的“正能量”,我们应该设法去保留和保护好它,让这份连接带给人情感的流动和精神的慰藉。

  可是,保护并不意味着任其野蛮生长,“正能量”的传递也有赖于优良网络生态的营造。互联网是一个多元价值观生长和传播的平台。在倡导弘扬“正能量”的今天,我们也不难看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被大肆转发和传播,成为扰乱社会的源头。早先有火爆朋友圈的网文写手“咪蒙”本人屡次通过争议性的文章哗众取宠;后又有其旗下团队用《一个出身寒门的 状元之死》刷新了人们对于网文下限的认知。这样的“语言”粗鄙无状、 “丧”味十足,带给人的除了戾气就是焦虑,所以“咪蒙”和她的团队也理所应当地得到了平台的封号处理。

  互联网是开放的,但不代表就是无序的。在这里,理想的生态应该是积极的思想被广泛讨论后继续传承,消极的主张被严厉批判后移出大众视野。因此,网友、平台和监管部门应该承担起这一使命,只有这样,网络语言才能真正传递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当我们紧抓“正能量”这条准绳之后,互联网就会变成“正能量”的放大器,通过快速 高效的传播,传递着国家日新月异的好消息。我们可以看到,春运时,两会时,国庆大典时……无论是重要的还是平凡的场合,网络上都有传播“正能量”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 ……这些生动而精彩的网络“语言”正呈现出生生不息的力量,让发展的讯息传遍祖国大江 南北,也让民族的内涵传遍世界的角角落落。时代需要这样的“语言” ,而这个蓬勃发展的网络时代,将继续赋予时代奋发向上的力量!

  【第二题】

  “给定资料 5” 中提到“跟着时代的大潮往前走,尽到我所有的力量,做好我要做的事情”。请深入思考这句话,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 1 )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 1000— 1200 字。

  【经典范文】

  将个人责任融入时代潮流

  华图在线申论组

  著名艺术家阎肃先生说: “跟着时代的大潮往前走,尽到我所有的力量,做好我要做的事情。”这里的“大潮”不是流行时尚,不是一味跟风,而是整个社会的前进目标。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是让你自私自利,而是要勇于任事,敢于担责。总体来说,阎肃先生的这句话想告诉我们的是要将个人责任融入时代需求,担好时代赋予你的责任。

  一个人的存在必定需要一定的时空环境,所有人都是时代里的人,都有他的时代性。我们应该紧扣时代潮流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多少历史的经验证明,抓紧时代发展潮流,才能取得发展成果。多少仁人志士的个人成就也是顺应时代潮流而取得的。比如钱学森、邓稼先、 郭永怀等老一辈先进知识分子,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都是把爱国奋斗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行动,在时代潮流中书写了一部部“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的感人故事。一人如此,社会运行、家国天下的兴衰成败也是如此。我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回顾我国发展,从城市到农村、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40 年的发展无不是在顺应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国天下,把握潮流、跟随潮流才有可能成功。但是,也要注意的是潮流不是一味跟风、 不是盲目的从众,潮流的追随始终伴随着反思与鉴别能力,如此才能把握真潮流。

  把握了时代潮流,个人努力,个人的责任、担当与奉行也很重要,当与潮共进方可成就人生。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隐姓埋名 30 年自行研制核潜艇,吃住在阴暗潮湿、毒蛇蚊虫肆虐的工地上,靠着落后的设施和原始的计算方法,终于在 1974 让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服役。彭士禄先生的行为正是将自己的责任、奉行和担当紧密结合了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大潮。被称为“沙漠愚公”苏和,原本是一名退休干部,面对家乡额济纳旗生态日趋恶化, 大片植被枯死,风沙天气越来越多,甚至成了沙尘暴的策源地,他勇于担当,尽心尽力,坚守“黑城不能在我们这辈人手上消失”的信念。 10 年来潜心造林,一棵一棵的栽种,终于建起了3000 亩的生态防护林,正是这种执着的精神,守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大潮。小学老师张玉滚奉献三尺讲台,一直坚持在贫困地区任教 17 年,在艰苦的环境中没有退缩,始终如一,用自己的奉献精神开启了扎根基层的时代大潮。

  时代发展重任在肩,面对新挑战我们更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无论是平凡还是艰苦都勇于发光发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尽到自己所有的力量,做好自己的该做的事情,方能不负国家、不负人民、不负青春。面对新时代,面对新挑战,我们更应该迎难而上,认清时代主流,紧跟时代步伐,切准时代脉搏,担当好自己的责任,顺势而为,适潮而动!

  【第三题】

  “给定资料 7”中提到“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才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结合给定资料,围绕“智库”这一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要求:( 1 )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合理,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2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符合文体要求;(4)字数 800— 1000 字。

  【经典范文】

  共建智库共享智慧

  华图在线申论组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才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这句话意思是说:大厦的建成,不能只靠一棵树的木材,而是千百根木材支撑的结果;大海的宽广,并非一条河流的汇聚,而是千万条河流归一的结果。智库的建设也是如此,单靠一人之力,既不能形成“库” 的效应,也不能构成“智”的内涵,唯有群策群力,互联互通,共建智库,方能集思广益, 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将智库的功用真正发挥出来。

  共建智库需要群策群力,民间力量是对智库的重要补充。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说起。一方面,布衣参事能够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布衣即为平常百姓,百姓生活在基层,最能感受民生关切,想为群众之所想,急为群众之所急。他们有着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可以为了一个建议,想尽办法,扎实调研,不求名利。月亮湖安全度过雨季,成功避免两次可能性灾害便得益于陈勇这位布衣参事热心的建言献策。另一方面,民间智库也是一种有益补充。民间智库与官方智库和半官方智库不同,它是体现民间声音和政策诉求的公共政策研究组织,虽然规模不大,但却灵活自由,能够敏锐捕捉市场变化和社会服务需求,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共建智库需要高校参与,专业的研究论证是科学决策的必要条件。我国高校众多,专家学者不计其数,研究资源十分丰富,可以说,高校是智库天然的培育场所。高校的优势在于专注、专业,比如政法大学很擅长行政管理、法治建设领域的研究,财经大学很擅长金融、 经济等宏观视角的研究,科技大学很擅长农业、工业领域的研究等,这些专业的研究是政府科学决策的必要条件。因此,政府决策需要高校智库的专业研究、科学设计、反复论证。反过来说,高校学者的理论研究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出高校智库的作用,因为智库并非一顶帽子,而是要以增加民生福祉为使命的。

  共建智库需要互联互通,共同协作、共享资源让优势互补。科学的进步也好,社会的变迁也好,都在朝着越来越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像亚里士多德那样的通才全才在当今几乎没有, 每个人只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建树,这种情况决定了只有汇聚众智,团结协作,才能不断突破研究的边界,取得更大的智力成就。如果各自为战,闭门造车,不仅造成资源浪费, 而且难以为实践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撑。政府智库与民间智库、高校智库也要加强资源共享, 多多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建智库,共享智慧成果。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共建智库,政府引导,高校发力,民间参与,众“智”成城,大业成也!

  【第四题】

  给定资料中各级党委政府顺应时代,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一定带给你很多启示,请联系实际,从媒体融合发展说开去,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 1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2 )参考给定资料,不拘于给定资料;( 3 )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4)篇幅 1000 字左右。

  【经典范文】

  媒体融合是媒体发展的主要方向

  华图在线申论组

  在现代社会,媒体的呈现方式开始日益多元,信息的传播渠道也日渐丰富,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通过某一种媒介来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开展工作。在这种趋势下,媒体融合快速走入了大众视野,并在不同层面发挥着积极的效用。种种实践表明,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媒体发展的主要方向。

  媒体融合能够突破体制机制政策瓶颈,有效整合公共媒体资源。一般情况下,媒体间并不会经常互通有无,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门户网站、广播电台等经常会针对各自需求“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造成媒体资源的极大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媒体融合的出现,就能 够打破这种困境,并经过有效整合后发挥更大的价值。C 县将县委报道组、县政府门户网站、县广播电视台等机构进行整合,成立后的越梦传媒集团整合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站、两微一端、数字电视网络公司、大数据公司等媒体资源, “变身”之后,不仅做到了作品的精益求精,更是通过统一筹划、统一部署,策划出了像《直击问政》《越梦荷香》这样影响力广、百姓接受度强的大栏目、大作品。可见,媒体融合,确实实现了公共资源的高效利用,也促使其产生出更大的价值,值得肯定和学习。

  媒体融合也是加强和推动基层工作开展、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手段。随着互联网与人民群众生活的紧密相融,传统的纸媒、电视已经不能够作为群众掌握一手信息、全面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而政府政策的宣传、落实也不能仅靠传统媒体一条腿走路,因此媒体融合在政府工作中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C 县的手机 APP“掌上越梦” ,就集政务、民生、资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并实现了电视、广播在手机端的直播、点播,再加上信息发布既权威又全面,给市民生活办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像 C县这样,借助各种新兴媒体科技传达政令、服务群众的政府部门在全国各地也比比皆是,“网络问政”已经成为常态。媒体融合,不仅是发生在媒体间“新+旧”的“物理反应” ,更是“媒体+政府+群众”的“化学变化” ,是便民利民惠民的大趋势,新潮流。

  如今的媒体融合发展已经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向着“融为一体、合而为一”阔步迈进,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信总有一天会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新业态。让我们把握好、利用好这种趋势,让其在提升我国媒体传播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全媒体的创新发展上发挥出更大的裂变力量。

  【第五题】

  围绕微传播这一视角,思考“给定资料 7”中的画线句子“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就是正能量” ,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1 )立意明确,见解深刻;( 2 )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3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4)总字数不少于 800 字。

  【经典范文】

  从“微传播”看“正能量”

  华图在线申论组

  在电子通讯发达的今天,传统媒体的宏大叙事被受众逐渐淡忘,微信微博等起身微末的途径打破了旧有传播方式的话语权垄断,给如今这样一个微时代注入了公民社会的新式文化基因。在“全民表达”的背景下,我们从“微传播”中不难窥见社会“正能量”的完整影像。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所说过的那样: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就是正能量。

  首先,“微传播”给了许多人希望,有助于实现他们的价值。这种全新的传播方式破天荒地给了我们每一个公民相对平等的表达平台和更加公平的生存解决方案。我们对自己生 活的感悟、对身边美好的珍视、对世界舞台刹那间的突发奇想、对有趣事物的兴奋讨论,都成为了我们表达的素材和生活的组成部分。我们甚至用这些产品去形成舆论、帮助危困。我们用自我表达的本质诉求去展示一种新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可能。

  同时, “微传播”也促使我们不断追求。它让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了切实的改变,它甚至成为我们生活中对正义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年轻人用直播节目彰显自己的生活方式, 传递自己积极的价值观。有些“新人类” ,在网上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呼朋引伴,最终成为志向相同的伙伴。无论是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如“谐乐剧组”般的“草台班子”,还是在网络直播中享受热烈掌声的草根艺人,亦或者是那些被误认为玩物丧志却实则在网络世 界为国争光的电竞选手们,都用事实讲述着网络和生活本可融为一体的道理。

  此外,“微传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它能帮助我们惩恶扬善,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暖意。无论是“网络抄袭”还是“旅游骗局” ;无论是“道德典型”还是“最美瞬间” ,一张照片,一枚动图,一句评论就能引燃全网热烈讨论。这种来自四面八方的舆论力量某些时候比执法力量更加能够直击丑恶事物的软肋。社会的阴影会在这种呼吁光明的诉求中急剧 萎缩;网友们不吝惜赞扬的评价和感动,会引领社会向善的潮流。 “微传播”让是非更有棱角,让幸福更可度量。

  诚如理查德·怀斯曼所说: “微传播”给我们希望,给我们鞭策,当然也提供给了我们改善生活的凭借。它毫无疑问地是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手段。更进一步,我们甚至可以讲: 与其说是“微传播”提供给了我们正能量,毋宁说是人们在追求正能量的旅途中,又发明了一件好用的工具。

  当然,所有能给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目的、过程和结果,都属于正能量。它不仅仅只存在于“微传播”之中。“微传播”的碎片化和娱乐化,决定了它不能代替真实的生活而存在。它只是我们生活的一个清澈的镜面、一个精彩的维度、一盆耐看的植株。我们唯有不断思考与探索至善的内涵,追问真与假的界限何在,不断甄别人云亦云的流言,我们才能真正地领会正能量的含义。面向思考而活才能面向正义而活。

  【第六题】

  结合给定材料,以“幸福的建筑”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观点鲜明、正确,分析深入、合理,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 800— 1000 字。【经典范文】

  论幸福的建筑

  华图在线申论组

  作为人类活动的居所,建筑体现人类对某种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它是物质上的住处, 更是精神上的庇护所。当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建筑作为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也应是美好的、幸福的。

  幸福的建筑应蕴含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承载厚重独特的文化。幸福的建筑蕴含天人合一的理念。我国传统建筑主张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象征皇权至高无上的紫禁城,还是凝聚民间知识分子、能工巧匠勤劳和智慧的私宅园林,都体现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念。反观现在很多建筑,在设计上追求高大、唯一、之最,这恰是忽视建筑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的病症,因此现代建筑更需要秉持“天人合一”的理念,更应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注重统一性,讲究生态化,追求和谐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与大自然共同营造良好的人类生活空间。

  幸福的建筑具有鲜明的特色。特色是一事物区别于他物的独特之处所展现出的风格,基于建筑而言,是建筑设计在内容和外貌方面所反映的特征,它受地域环境、时代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地域环境方面,蒙古的蒙古包体现北方游牧民族的特征,广东的竹楼体现南方的湿热气候特点……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深深打上了它所属地域的烙印,是一个地域的符号、象征。假若特色一旦消失,就会造成千城一面,看起来十分花哨,但与所处环境格格不入, 造成浪费和污染。因此,打造富有特色的建筑,应立足特定的地域环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幸福的建筑还能够承载文化。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是凝固文化的艺术品。美国著名建筑学家佩夫斯纳说: “楼盘不是钢筋加水泥,它产生于它所要求的文化和精神;一个楼盘只有注入了文化的内涵,才能增加它的价值;产品本身就是流行歌曲,很容易过时,只有附加在楼盘上的文化,才能持之以恒。 ”纵观世界上众多伟大的建筑,如英国的维斯美斯特宫、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都因承载并反映文化意义,才能够在社会历史发展大潮中经受住考验,赢得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人民的赞誉和敬重。这启示我们:推进建筑现代化,应始终如一地传承历史文化,从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和民族习惯出发,确立建筑的价值取向、审美标准和设计方案。

  著名建筑大师吴良镛说: “人居环境是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美的欣赏和艺术的创造。 ”从根本上来讲,幸福的建筑就是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空间格局。

  【第七题】

  “给定资料 1” 中提到“我们的‘简单’和‘繁琐’的总量并没有变,它们只是在不同的人群间流动,但就是这不停的流动,推动了社会的改变”。请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写一篇文章。(45 分)

  要求:( 1 )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 )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在 1000— 1200 之间。

  【经典范文】

  简繁之间的流动

  华图在线申论组

  老子曰: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对立的两面,简单与繁复亦是如此。但这两者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是不断流动、相互统一的,就是在这不停的流动中,社会才取得了进步。

  由简到繁的流动产生了物质成果。许多物质成果的取得最初都是源于一个简单的想法。如用户有着对商品更高质量、更好体验的需求,这个想法流动到了创业者手中,通过繁复的创作,许多新的物质成果涌现出来,推动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如百姓有着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一简单的想法流动到政府那里,通过繁复的设计、科学的论证,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惠民工程。想法是简单的,将想法变现的过程是繁琐、复杂的, 正是在这种由简向繁的过程中,物质成果得到极大丰富。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由简到繁的流动形成了许多文明结晶。人类文明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它们在诞生之初都是简单的、不成熟的,但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与完善,文明变得越来越繁复,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包罗万象。从最初文字的发明到今天形形色色的语汇,从货币的诞生到今天纷繁复杂的国际贸易,从最早的电子计算机的创造到今天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都是从简单流向繁复的结果。可以说,人类文明实现的每一次大跨越都离不开这种流动。

  由简到繁,是必要的付出,是走向强盛的积淀。而由繁到简的流动,则便利了民众的生活,提升了幸福指数。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简化”。拿出行方式来讲,十年前,长途出行还成为绝大多数旅客比较头疼的事情,拥挤的车厢、摇摇晃晃的绿皮车让旅客多了几分疲惫,十年后,先进的高铁技术大大缩短了在途时间,稳定的车速和舒适的环境给乘客提供了更好的出行体验。高铁技术让人们的出行变得简单起来,提高了效率, 便利了生活,这是科研工作者的“繁”转化为百姓体验“简”的结果。

  由繁到简的流动,最终让我们收获智慧。老子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事万物总有本源,万变不离其宗,往往大德者总是少言寡语,大智者若愚若平凡,大美者思维简约、理念简明、行事简捷、风度简朴。由繁至简,返璞归真,是对本心的回归,是经过复杂经历后的顿悟,是人生境界的升华。从纵向流动的角度来看,个人只有历经繁复,才能“大道至简” ;从横向流动的角度来看,在别处是繁杂的问题,在此处则会化繁为简,迎刃而解。简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智慧,它让我们的生活自在从容。

  简繁之间的流动是无时无刻的,它们相互交融、相辅相成,也正是这种反复流动推动了社会的改变。无论是简单向繁复的流动,还是繁复向简单的回归,都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反复交叉的过程。如果说,简单向繁复的流动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那么繁复向简单的流动便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后的“蓦然回首”。正是在这种追逐梅香和蓦然回首中,人在实现自我突破,社会在获得不断进步,人类文明在滚滚向前。

  【第八题】

  “给定资料 6” 中提到“审美能力是从长期的美感熏陶中培养和孕化出来的”。请从给定资料出发,结合实际,以“美育”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要求:( 1 )观点明确,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论证合理,语言准确流畅;( 2 )符合文体要求,不可写成对策文;( 3 )不少于 800 字。

  【经典范文】

  我们需要美育

  华图在线申论组

  当前社会上,年轻人热衷于整形,人们对迎合低级趣味的污文化大为追捧,网络名人以丑为美博取上位,这些审美乱象都反映了人们审美能力的缺失。而审美能力恰恰是感受生活幸福、培养正确人生观的重要基础。因此,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的美学教育已经到了必须大力普及和提倡的阶段。

  美育能培养国人发现美的眼睛与心灵。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但若缺乏善于发现的眼睛,它也会被蒙蔽。小朋友看似破损的涂鸦,其实代表着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但却无人能懂。 这种对美的忽略正需要系统的美学教育来弥补。美育帮助我们认识美、爱好美,能感受到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的美,白发苍苍的母亲在黄昏里走过的美,感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幸福。

  美育能提高国人的审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如果缺乏基本的美学教育,人们的审美仅仅停留在肤浅的层次,就会出现“以貌取人”的畸形审美观。而对于现在一些流行的“丧文化”“污文化”这种丑 的表现,不仅无法认清其所批判的不公正、不阳光的社会现实,反而会被这些迎合了低级趣味的娱乐方式带入到拜金、消极、庸俗的社会语境中,迷失了人生方向。美育还能够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让人们能够站在更高的高度上欣赏事物,同时还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从而能够全面、辩证地看待世事万物,从而能够“火眼金睛”地去看待“丑”。

  美学教育需要久久为功。急功近利、认为审美能力可以短期突破,打着美育的名号从事着商业生意,这些都是对美育的误解。审美能力是从长期的美感熏陶中培养和孕化出来的, 美育不是逻辑概念的认知,更不是仅仅通过课堂、书本能实现的。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认为:美所表现的是生命的内核,是生命内部最深层次有生动条理的情调。这种对美的认识无法成为“暴发户” ,更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通过各种形式对国人进行美育。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强调美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美育更兼具着帮助人发现美、认识美,从而实现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精神境界的艰巨使命,这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第九题】

  从给定材料出发,结合实际,以“城市·人·家”为题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要求:( 1 )观点明确,内容丰富,论证合理,结构清晰,语言准确流畅;( 2 )符合文体要求,不可写成对策文;( 3 ) 800— 1000 字。

  【经典范文】

  城市·人·家

  华图在线申论组

  城市幸福感是市民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满足感,是检验一座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城市幸福感与城市建设密不可分。城市的核心要素是人,只有城以人为本,人才会以城为家;只有以市民的幸福感为旨归,城市才会留住人,成为人才驻足和停留的港湾。

  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建设应该以人为本,人才会以城为家。只有“城”和 “人”达到一种和谐状态,城市功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正如资源型城市大同,将“人”摆在发展的首位,打造生态宜居、经济发展、生活舒适的城市空间,最终通过全方位的转型升级实现了城市发展的飞跃。一个城市,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公共服务完善,都要以满足市民需求为出发点。也正因如此,特色小镇的创业青年才能潜心扎根下来,扬斯敦市才能化劣势为优势,重现城市活力。

  但倘若城市在建设中罔顾“人”的作用,就会逐步走向发展的困境。诸如美国底特律就因转型发展滞后导致就业困难、本地人员流失,失去城市建设的根本动力;又如鄂尔多斯, 将转型发展的重点停留在房地产开发上,成为了房多人少的“鬼城”,失去了城市的原有功能,陷入城市发展的恶性循环。这些城市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在城市建设中割裂了 “人”和“城”的关系,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摒弃了对“人”的思考,凭借经验主义一味追求城市的经济利益,忽略了对现实情况的客观调查分析和对市民需求的考虑。没有“人”的城市规划,自然也会造成“没有人”的空城,造成城市发展的失衡与乱序。

  人以城为家,应以提升市民幸福感为城市建设的落脚点。家是心灵的归宿,也是随时可栖的港湾。同样地,要想让市民将所生活的城市当作自己的家,首先需要城市能够给予市民一定的幸福感。城市不应该仅仅是用冰冷的钢筋水泥搭建的建筑群,它更应是充满人情味和烟火气息的文化部落。人们在城市中安居乐业,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精神世界不断充盈,归属感和参与感才会不断强化。只有每一位市民都能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被需要,他们才能发自内心地“以城为家” ,成为城市的主人,主动参与到城市建设中,为城市发展建言献 策,不遗余力地把城市建设得更好。

  莎士比亚说: “城市即人。 ”城市建设应该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提升人的幸福感为落脚点,真正做到“城以人为本” ,才能实现“人以城为家”。这应该是城市规划发展的方向,也是城市、人与家三者应该达到的理想状态。

  【第十题】

  网络空间已成为公众生活须臾不可分离的精神家园,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现有的道德体系受到冲击,侵犯和伦理的错位可能发生,净化网络空间,加强网络文明建设需要更多的正能量。请从给定资料出发,联系实际,以“网络文明建设呼唤正能量”为主旨,自拟题目,写一篇论文。( 50 分)

  要求:( 1 )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2 )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 总字数 800— 1000 字。

  【经典范文】

  弘扬正能量网络更文明

  华图在线申论组

  网络世界中的谣言、炒作、谩骂、暴力、色情等负能量严重地冲击了现有道德体系,扭曲了年轻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造成了人的异化。有鉴于此,网络文明建设亟需呼唤正能量。所谓正能量,就是促使人乐观向上的积极力量,它的外延十分宽广,对于修复网络生态文明而言,优秀传统文化与积极价值观是两种重要的正能量。

  塑造网络文明,亟待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导向,注入文化正能量,重构网络伦理。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积淀了深厚的道德底蕴,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正好能消解网络的浮躁和空想,击碎人性的贪婪和伪装。将现实的文明伦理道德标准迁至网络平台, 不仅是一种理性的引导,更能以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帮助我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找到现实世界的归属感。正如 2016 年的“网络端午祭” ,人们对先祖的祭奠, 不再局限于墓碑前的烧纸洒酒,而是借助网络传达对祖先的怀念之情。虽然这只是一件小小的事件,但对于网络与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进而促进网络道德体系的重构,却有着深刻的意义。如果说法制是网络世界的硬性尺度,赋予人的行为以准则,那么文化则是网络世界的一种软性标准,给人的行为以引领。因此,无论网络如何发展,文化传统始终不能丢弃,人文理念不能遗忘。 须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网络内容多一些深度思考,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塑造网络文明,需要注入积极的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所呈现出来的具体内容不同,价值观更多的是通过抽象的意识去引导、约束人们的行为。积极的价值观带来的是乐观、向上、 健康、阳光、励志,如巴西奥运会后引爆全网的“女排精神” ,如为社会指明进步方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中国梦,这些积极的价值观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效果。对于当前网络上的各种不文明现象,有人认为这些负能量产生的原因在于网络的低门槛性、开放性、虚拟性,但这只是表象,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这代人的价值观已经逐渐破碎化,信仰更是奢谈,行为多是率性而为。因此,把价值融入网络文明建设中去,是充满正能量的做法,也是紧迫的、必要的。

  以正能量滋养网络空间,塑造健康的网络平台,是每一位理性网民的共同愿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云端之上,应是有序网络、和谐中国的美好蓝图。

  【第十一题】

  “给定资料 8”中提到“汽车文明是否‘一路绿灯’ ,关系到社会文明的进程”。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要求:( 1 )观点明确,分析具体,语言流畅;( 2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 )总字数 1000— 1200 字。

  【经典范文】

  车轮文明承载社会文明

  华图在线申论组

  汽车文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汽车时代后,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文明体系。不仅包括道路设施的完善、民众安全意识的提升,还包括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的提高等。汽车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毫不夸张地说,汽车文明程度关系社会文明进程,汽车文明承载社会文明, 如果汽车文明发展落后,会阻碍社会文明的建立。

  汽车文明一路绿灯,会推动社会文明进程。道路设施的不断完善下,堵车、缺少停车位等问题被解决,由此所产生的抢道、乱停车、因车争吵等社会问题也随之被解决。另一个方面,文明出行靠大家的遵守,车轮承载社会文明,司机的举手投足都是一种文明表现。文明交通关系到社会文明程度,文明出行不仅关系到个人,还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平安幸福。民众安全意识的提升减少了不文明行为,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政府的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汽车文明的发展状况,也影响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从一味地以罚款强制民众遵守交通规范,到人性化执法行为的推行,都体现了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推动了和谐社会关系的建立,更有助于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汽车文明发展落后,会阻碍社会文明进程。持续的经济发展加快了汽车进入家庭的速度,让中国的的确确进入了汽车社会,扩大了人的出行半径。但遗憾的是,却又不得不面对一个又一个现实:无视交通法规的人车混流、不合时宜的鸣笛噪音、肆无忌惮的抢道变线、行人车辆乱成一团……结论显而易见:汽车社会不等于汽车文明社会。而酒后驾驶、超速行驶、 车辆乱停乱放、开车玩手机、不系安全带等交通陋习,对交通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车轮上这些不文明现象影响了市民安全和社会和谐,阻碍了社会文明进程。之所以会出现汽车文明发展滞后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社会舆论对这类不文明行为的包容度比较高,且公民的文明素养没有建立。

  建设汽车文明,推进社会文明,需要公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公民需要从个人做起, 一是要遵守规则,二是要有公德,三是要有系统的观念。整个社会是个系统,个体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过度地考虑自己而不考虑别人,就会把系统正常的循环给破坏,自己也无法避免受到影响。只有公民的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建立了,才能够自觉地践行社会文明。政府需要完善道路设施,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只有道路设计、红绿灯设置、停车位建设完善了, 才能够从根本上缓解汽车出行难的问题,只有采用更人性化、更科学的管理方法,比如“空白罚单”、“礼让人行道”等,才能够更好地为建立汽车文明服务。

  汽车文明程度关系社会文明进程,汽车文明承载社会文明,如果汽车文明发展落后,会阻碍社会文明的建立。而建立汽车文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城市交通更安全、更有序,让社会文明发展进程更顺利。

  【第十二题】

  参考给定资料,以“平衡”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50 分)

  要求:( 1 )主旨明确,内容充实;( 2 )结构完整,论述深刻;( 3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 1000— 1200 字。

  【经典范文】

  平衡

  华图在线申论组

  端一杯水保持着平衡才能保证水不会溢出来,一颗心保持平衡才能有力的搏动,一个社会保持平衡才能健康的发展。可见,无论何时何地保持平衡都至关重要。

  平衡学习和娱乐,劳逸结合,才能学有所为、乐有所乐。现在许多儿童尚在牙牙学语时,父母就开始为其拟订成才计划,家长对教育的异常重视导致孩子从小就开始了辅导班生涯, 从琴棋书画到各项运动,想着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但是,繁重的任务和过度压榨孩子的娱乐时间,常常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教育的意义在于激发天性,保护个性,重要的不是学到了什么,而是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 ,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儿童教育,应该娱教结合,在娱乐中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找到在学习与娱乐之间的平衡,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

  平衡工作和生活,松弛有度,才能业有所成,活有意义。现代社会急速发展,各种压力 也随之而来,忙碌成为生活的主旋律,似乎只有不停的工作才能避免被社会淘汰。相当多的劳动者为了体面的生活,放弃了带薪休假和双休,休闲生活成为奢谈。有调查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繁忙的工作背后虽带来高额的报酬,但却引发了更严重的问题。内心焦虑、健康受损, “幸福感”在现代人心中已经成为了越来越陌生的词汇。有人估算,我国每年因过劳去世的人多达 60 万,忙碌带来的高额成本已经成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也许我们无法浪迹天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充分利用好工作之余的时间, 约三五好友,或来一次近距离的徒步,哪怕只是一场篮球运动,都可以释放自己的压力。只有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学会享受,自我调整,才能提高效率,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

  平衡经济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才能平稳增长,环境也会越来越好。回首过往 三十年,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这一切都是以牺牲环境为前提的。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惨痛的代价。天不蓝了,水不绿了,资源能源日益枯竭,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这些无不是人类的自作自受的恶果。纵观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多国家走的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环保错位”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牺牲环境换来十年的经济发展,可能要用三十年来治理污染。只有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平衡,才能避免重蹈资本主义世界的覆辙。当前我国大力推行“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倡经济发展新常态,调整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就是在为平衡“经济”和“环境”做出努力,而这样的努力必定会使我们的后代子孙在绿水青山中享受金山银山。

  平衡,虽然有时会舍弃某方面的利益,但正如挑着扁担前行,只有两头重量相同,才能 走得更远,平衡的意义也因此而非比寻常。学会平衡,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让生活更加舒心,也让我们的社会更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

  【第十三题】

  “给定资料 6” 中画线句子写道: “‘科技的生命化’ ,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 ”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1 )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 2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 1000— 1200 字。【经典范文】

  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科技生命化”时代的到来

  华图在线申论组

  “科技生命化”是一种将人的功能与情感注入科学、技术、发明中,使其能够无限接近于人、满足人多种需求的过程。科技生命化在人类第一次从事创造性劳动时就已经开始。因为人的任何一次发明创新都是为了解放人、服务人。科技生命化的本质就是科技发展新的阶段。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人类需求的不断增加, “‘科技的生命化’ ,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 ”面对这一现实产生的社会性疑虑和争议,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姿态来面对。

  我们可以先做一个假设:人类是否能够回避科技的发展和科技的生命化?如果可以,我们自然能避免科技生命化带来的担忧。但是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很简单,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科技的进步,科技每进一步,就会为人服务更多一点。一切科技或者创新发明的行为都是为了解放人,为了便利人的生产、生活的。如果逆科技化甚至科技“零化”, 就会回到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的社会中去。这真的是我们的理想吗?未必也!科技的“零化”是不可行的,也是不可能的!科技只能永续向前,且向前的方向只能以人为终点、 为导向,更好地造福于人、服务于人。从这个角度而言,科技的生命化是不可逆的。

  正向来看,科技的发展和科技的生命化带来的积极影响更是不可估量的。科技的发展是科技生命化的初级阶段,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反思一下,如果没有建筑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建筑物不可能越来越高、越来越好,又如何能够容纳这么多人呢?我们现在上下楼大多都乘坐电梯, 便捷省力,这不也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吗?科技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活中的天然气、微波炉、电冰箱,工作中的电脑、电话……这些都为我们带来极大便利,提高了 我们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生命化是科技进步的更高阶段,其带来的积极作用更大、更细腻、更人性化。以智慧家庭为例,回家后智能机器人已经将热水烧好、将房间收拾整洁,调整好空调、煮好可口的饭菜,天晴自动开窗、下雨也会自动关窗户,住户可以随时了解冰箱里面的菜品储备情况、随时监控家庭内部细节的情况……如此这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排斥呢?除此之外,智 慧交通、智慧医疗也是科技生命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们带来的正面作用不是仅用经济价值就能衡量的。由此可以看出,科技的持续发展、科技生命化的持续过程是不可阻挡的、也是不应该阻挡的。

  而对于科技生命化带来的一些科学伦理问题和一些不确定性破坏,目前看来只是一些 人杞人忧天做出的没有依据的推测,在现实中并没有具体的事实来证实或者证伪,所以也远不能作为阻止科技生命化的依据。既然无法阻拦,而且科技的生命化又能带来巨大的作用, 我们就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来面对它。

  第十四题

  “给定资料 6” 中画线句子写道: “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 ”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历史和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1 )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 1000— 1200 字。

  经典范文

  勘破科学和人文之实质,方证精彩与呆板为别论

  华图在线申论组

  传统知识分子认为“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 ”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有失偏颇。它割裂了科学与人文的联系,忽视了精彩与呆板之间界限的主观性,实为孤立地、静止地看待科学和人文的关系,未见真谛!

  偏颇之一为割裂了科学和人文的联系,未见真谛!

  科学,从广义而言,就是分科而学的意思。从一般意义上理解,科学就是追求知识,在当代更多的理解为自然和物质世界的知识。总归来说,科学强调的是总结、归纳和论证,是拿证据说话。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辞海》中这样写道: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中既有科学求实证的一面,也有感性、信仰、求解脱的一面。一定程度上来讲,科学是人文的一部分,人文是科学的动态反映。因为人类一切的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类于人文,科学活动自然也是人类活动的一部分,所以说科学是人文的一部分。

  以史观之,上古燧人氏族钻木取火,在彼之时空下,谁能说不是发明创造、不是科学; 我们常以为骄傲的四大发明当然是科学,时至今日,谁能说其不是人文;近代之电话、电报、电影彼时为科学,以今日观之自然也是人文。从上论,今日科学之汽车、火车、飞机、火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互联网如此等等,于百年后自然也会进入人文之范畴。所以说“科学”与否, “人文”与否,标签化的时候应该将其置于一定的时空背景下来进行。若以大视野观之:科学是人文的一部分,人文是科学的动态反映。因此,单论人文精彩与科学呆板,未能见到本质。

  偏颇之二为未意识到精彩与呆板为主观之感受,亦未见真谛!

  精彩和呆板的实质都是一种感受,是主观之于客观认识的情绪化。精彩与否、呆板与否一方面肯定与客观事物的性质和感情有关,而另一方面主要和主观的情感、知识契合程度有关。通俗来说就是一个普通的文科生永远是无法感受到一个数学家破解一道数学难题的精彩之处,我们只能看到的是呆板的数学;现代的青年大众是无法理解京剧、黄梅戏、越剧的精彩之处,而父辈自然也很难理解当下之流行歌曲是如何精彩。这一切都是我们认识对象与主观感受在情感和知识上的契合程度与标准的差异造成的,不能绝对地说某一对象是精彩的,抑或是某一对象是呆板的。

  还原到所谓的科学本身,谁能说科学所带来的科技进步不是一种精彩?谁能说电影、电视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精彩;谁能说互联网科技背景下的微信、微博不是精彩;再往深处说, 爱迪生、比尔·盖茨、乔布斯他们的人生过程不是精彩的?或者说,我们也不知道,如庄惠之辩言说“非鱼之乐,非我之乐”。全为感受,全不知感受。不知亦不能断言!科学、人文也应作如是观。

  所以说,勘破科学和人文之实质,自然理解呆板之说为别论!

  【第十五题】

  给定资料结尾写道: “我们或许应该如作家米兰· 昆德拉所言, ‘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1 )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 1000— 1200 字。

  【经典范文】

  “慢下来”,让生活更美好

  华图在线申论组

  作家米兰 · 昆德拉曾言: “要‘慢下来’ ,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绝对的慢,而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积极、乐观、勇敢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这种“慢”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任何人都想过这种“慢生活”。

  “慢下来”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健康的心理状态意味着心平气和、顺其自然、有条不紊、乐观豁达,有安全感,不焦虑、不紧张、不患得患失。但根据调查显示,当前阶段,有近三分之二的人感觉到压力较大,具体表现为失眠、焦虑、抑郁、记忆力衰退,心理放松和宣泄郁闷的渠道越来越少,这是典型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如果我们不尝试着“慢下来” ,不尝试着改变快的现状,这种心理亚健康状态就会 一直持续下去,生活也就谈不上美好。任何人都渴望拥有美好生活,因此“慢下来” ,调整好心理状态,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

  “慢下来”是一种积极、乐观、勇敢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回归自然、追求真我的意境, 这种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和意境将直接使我们的生活受益。金庸先生说:“我的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事儿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乐观豁达养天年。 ”金庸先生的这种慢生活方式成就了他的健康,虽年过九旬,但依然神采奕奕,思维清晰,坚持学习,著作等身。 “慢下来”并不意味着散漫和慵懒,而是一种自然与从容;慢下来并不意味着停滞或放弃,而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稳中求进,是努力之后有勇气接受一切后果。有了这种意境,美好生活也就不远了。老子曾言: “圣人无功故能成其功,圣人无欲故能成其欲” ,道理大致相同。

  “慢下来”是对每个人提出的一种要求,快节奏的弊端曾让我们有切肤之痛, “需要与拥有倒错”的规律曾让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苦恼不已,只有理解了“慢生活”的真谛才能从容面对这些压力与苦恼,开启美好生活。

  从更宽广的视野来看, “慢下来”实则也是对国家发展所提出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发展迅速,经济取得快速增长,当前827 万亿的经济总量便是最好的证明。但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保障事业、政治改革却滞后了,这种现状促人反思。于是,中央领导集体远近兼顾、高瞻远瞩,提出“新常态” ,放慢经济增速,追求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这种“慢”意义深远,国家好了,百姓生活就会越来越好,因为国家始终是百姓美好生活的守护者。

  《论语》有言: “欲速则不达”。个体的生命不过匆匆百年,勇敢地走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慢下来”又何妨?国家的发展之路无限长远,前景广阔,也不妨“慢下来” ,走得稳健一些,实现协调均衡发展。

  【第十六题】

  参考给定资料,结合社会实际,以“风清气正须从除恶务尽开始”为题,写一篇见解深刻的文章。(40 分)

  要求:(1 )观点明确,认识深刻;( 2 )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 ) 1000 字左右。

  【经典范文】

  风清气正须从除恶务尽开始

  华图在线申论组

  所谓“风清气正”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指个人的品行操守,二指良好的社会风气与氛围。总归是对人和社会环境正面的、积极的描述,是个人和社会追求的目标。所谓“除恶务尽” 是指对于社会上的坏人坏事、黑恶势力必须要彻底地清除干净,要斩草除根,不留后患。风清气正与除恶务尽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要实现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就必须从除恶务 尽开始。

  自古正邪不两立, “恶”在则“正”不足。为什么这样说?黑恶势力问题不是一个可以含糊的问题,而是一个是非问题、原则问题、政治问题。正义就是正气,黑恶就是邪恶,正邪自然不能两立。黑恶势力的存在不仅扰乱社会秩序,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更为严重的是毒化了社会的正气!试想一下,如果社会都是恶人当道,恶人恶行得不到恶报,反而逍遥法外、逍遥自在,那么其他社会成员必定争先效仿、混非为是、视暴力为当然。如此这般, 社会还有何正义而言?正与恶之间就是一个此进则彼退、此退则彼进的关系。所以说“恶” 在则“正”自然不足。

  反过来说, “恶”尽则“正”自明。如果整个社会恶行得不到张扬或者有效的抑制,那么社会成员也必定会视这类行为为末路,如此一来还有谁会去施暴为恶呢?整个社会成员 都意识到“拳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有谁会去使用拳头或暴力? 更不能去规模化地发展和使用暴力了。这样一来,每种社会行为、每个社会板块、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在社会秩序的要求下生产、生活,这就是良性的社会,自然就充盈了正气。所以说, “恶”尽则“正”自明。

  比如说在村级选举中没有黑恶势力、宗族势力操纵选举,群众自然能够感受到民主政治、村民自治的正气;在各大建筑工地上、在商贸集市、批发市场、车站码头、旅游景区等场所里没有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收保护费的市霸、行霸等黑恶势力,人们自然也能感受到童叟无欺、诚信经营的正气。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都旨在说明正邪不两立、此消则彼长。所以说要实现社会环境的风清气正首先就要做到除恶务尽。

  风清气正始于除恶务尽但不能止于除恶务尽,还需要对正气进行连续的培养与制度的设计。纵观古今中外,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不会容忍黑恶势力的存在,都会采取高压的打击政策。但是很多时候效果却不能实现连续性。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定点、定时的打击只能临时性地达到效果,只能治标而难以治本。当下,我国政府采取的“扫黑除恶”政策就是考虑到这些问题的弊端。 “扫黑除恶”与“打黑除恶”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其内涵、意义与预期效果则完全不同。扫黑除恶不仅是要扫掉黑恶势力本身,还要扫掉黑恶势力产生的土壤、扫掉其背后的保护伞,还要建立起预防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制度。

  黑恶势力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的毒瘤,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任何时候都是人们的向往 与追求。要实现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不仅要除恶务尽,也要注重对正气连续性的培养与制度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第十七题】

  “给定资料 5”画线部分写到“必须对于公平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理解,不可极端地去追求事实上的绝对公平,否则会带来更大的不公平”。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以动态与相对的视角审视社会公平”为题,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要求:(1 )观点明确,认识深刻;( 2 )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 ) 1000— 1200 字之间。

  【经典范文】

  以动态与相对的视角审视社会公平

  华图在线申论组

  公平,指的是公正、平均。公平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保障。正因为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们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反过来说, 如果没有公平,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久治安。但是公平又是一个相对与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社会制度下、不同的生活场景里、不同的时空背景中对于公平的理解是不一致的。所以,对公平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理解,不可极端地去追求事实上的绝对公平,否则会带来更大的不公平。

  公平是相对的。在社会治理上,相对公平就是容忍各社会主体在精神和物质资源上有一部分差距,而绝对公平就是找个平均数实行“一刀切”。虽然说公平可以调动个人积极性, 推动社会持续发展,但是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纵观历史和现实,无论在哪个国家、哪种社会制度或者任何时空情境下,绝对的公平都是很少出现的。即便有,也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很短的时间上与极少的人之间。要理解这一点并不难,因为每个人的能量和创造的价值是有区别的。比如说:一个普通的工薪人员与马云、任正非、比尔 ·盖茨等商业精英或者钱学森、杨政宁等科学精英在思维方式、视野格局、工作能力和其客观创造的价值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他们的获取也自然应该是有差别的。如果社会制度不能体现这种差异,则意味着更大的不公平。必然给社会带来混乱或者失去发展动力。比如我们国家在人民公社时期就是如此。所以说公平体现出相对性是保证公平本身得以实现的基本要求。

  公平也是动态的。这一点的意思是说公平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在发展,社会的制度和标准也必须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读书致仕是我国自科举制度以来的传统,在这一时期,儒家学者或者立志于读书致仕的人都不参加社会生产,并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一定的经济保障。“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就是他们地位的最好写照,他们被尊为“圣人门徒,天子门生”。但是,时过则必然境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当下如果有人还认为他们天然地享有最高的社会地位,自然会被笑话。因为社会资源分配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公平的标准在变,事实上的公平也在变化。所以说公平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公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社会在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愈加细化,社会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来看待公平,深刻理解公平相对性和动态性的内涵。只有这样我们个人才能更好地安身立命于世,国家才能更加有序地发展进步。

  【第十八题】

  “给定资料 5” 中提到“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请深入思考这句话,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1 )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篇幅 1200 字左右。

  【经典范文】

  做好自己的事最重要

  华图在线申论组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说, “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现实指导意义。

  为什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每个社会成员在社会中都会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都有不同的角色期待,不同的责任和使命。正是这些角色中的责任与使命才赋予了“自己”的意义。所以说, 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要赋予角色社会期待、尽到责任、完成使命。也只有尽到责任、完成使命才能真正成为角色中应该的“自己”。老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医生的责任是救死扶伤, 战士的责任是保家卫国,公务员的责任是为人民服务……如果医生不能救死扶伤就不能算作 一名真正的医生,战士在战时不能保家卫国就不能算作一名真正的战士,公务员不能为人民服务就不能算作一名真正的公务员……再如 ,中国女排在 2008 年之后,开始走向低谷期,2013 年郎平接手中国女排的教练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她的精心指导下,中国女排 在时隔 12 年历史上第三次捧起奥运会冠军奖杯。而郎平却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是我这个总教练角色的职分所在。也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郎平的专业能力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精神才成就了中国女排总教练的这个“自己”。

  为什么做自己的事最重要?

  因为如果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就谈不上其他的事情。只有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任凭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 ,只有做好自己的事情,增强自身的实力,才能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宠辱不惊。华为面对美国的种种限制,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并没有倒下,并且承诺将继续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华为之所以可以临危不乱,就是华为做好了自己的事情。华为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有了芯片备胎计划,并在研究开发、业务连续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和充分准备。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所说, “我们最重要的事还是把我们自己能做的事做好。 ”只有自己的事情做好了,任凭风云突变,依然可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另一方面,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别人最大的帮助。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完成自己的职分,尽到自己的责任,社会自然和谐有序,自然能够良性发展。此外,只有先“立己”才能“立人” ,只有能自立的人才有资格谈论如何帮助别人。

  但是,这也不意味着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而袖手旁观,在能够完成自己工作和职责的情况下能够帮到别人还是要尽量地帮助别人。往往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了别人又会更好地 成就自己。一人如此,一国也是如此。例如我国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谋求共同进步。我国帮助非洲建设铁路、桥梁、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并在建设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当地工人,不仅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让非洲有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对于我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开拓更大的市场也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利人”实现了“利己” ,实现双赢。

  早在改革时期,面对国际形势的巨变,小平同志就提出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 干,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无论时代如何改变,最重要的事都不会变,那就是自己的事情。

  【第十九题】

  “给定资料 5” 中卡耐基基金会前主席卢塞尔说: “公益慈善组织要成为‘玻璃做的口袋’。”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公开与公信”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要求:( 1 )主旨明确,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2 )内容充实,论证有力;( 3 )结合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 )语言流畅, 1000— 1200 字。

  【经典范文】

  以公开换公信

  华图在线申论组

  “玻璃做的口袋” ,指的是公益慈善组织的各种资金走向必须清晰透明,一览无余。而公开,就是把具体情况公之于众;公信,就是公众信用,公信力就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公信对公益组织而言非常重要,关系到公益组织的公共筹款能力。而好的公信来自公益组织在运作过程中积累的社会认可和信任程度。可现实中诸如此次疫情中“武汉红会”等负面事 件屡屡出现,导致了公信力危机的进一步凸显。而这些事情爆发的关键在于缺少公开。因此,加强公益组织的信息公开工作是提升其公信力的必要选择。

  信息公开能够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为什么这样说?是因为慈善行为的规范运作,需要自律和严管,而自律和严管的主要途径就是信息公开。信息不通畅,就不能及时问责和纠错,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问题。就如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藏着掖着确实能避免一些麻烦, 但长此以往没有不透风的墙,必然会导致误会越来越深而使得双方渐行渐远。同样的道理, 在此次疫情中,捐赠物资去向的不及时公开,导致物资去向出现问题,最需要物资的协和医院却物资紧缺,武汉红会却一直没有给出合理的答复,最后在网友的调查之后才知道物资的去向,影响了最终的落实效果,造成了群众对红会的公信力丧失。而其物资来源于公民的口袋,公益组织受公民之托履行其责任,具有强烈的“大众化”属性,如果不及时公开接受监管,确实容易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说,信息公开可以让慈善行为更加规范,进而公信力得到提升。

  信息闭塞会导致群众对其不信任。当然也有人说,信息过于公开就容易暴露隐私。确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隐私权的,但在一个正常运转的社会中,只有涉及到个人事务才涉及到保密。而任何一种公共事务,只有公开透明,人们获取了正确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这一点上,韩红的基金会却收获了大众的信任,她在采访中的一句话“原来一包方便面都是可以公示的”给了大众信心。一位网友表示,在给韩红基金会捐钱之后每年都会收到基金会的年度报表,哪怕之后再没有捐过。这样的结果不也刚好证明了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吗?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问题的暴露永远不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一定的公开和问责制度,纵观美国基金会的历史, 也是在不断的问题和磨合中逐渐成熟的。在诸如公益这种公共性事务中,也只有公开透明, 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获得公众信任,最终促进公信力的提升,让公益事业真正展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办”的美好画面。

  【第二十题】

  请根据你对“给定资料 4— 5”的认识和思考,结合全部给定资料,以“乡风文明”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 1 )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 )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 ) 1000 字左右。

  【经典范文】

  推进乡风文明实现乡村振兴

  华图在线申论组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指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 是保障”。所谓乡风就是乡土风俗,主要指人们在乡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中形成的风尚和习俗或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等。然而现实中作为乡风文明建设主体的农民却由于受限于自身的眼界和认知能力,导致落后思想和陈规陋习层出不穷。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有必要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让文明之风焕发乡村新气象。

  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推进乡风文明能够夯实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当前,我国经 济发展突飞猛进,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使得人们往往忽视对于精神领域的约束和要求,于是各种铺张浪费、大操大办、攀比之风等不良社会风气从城市刮向乡村,又在乡村不断发酵甚至愈演愈烈。不良风气的背后固然和物质冲击不无关系,但更多的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协调不同步,而只有在人类精神层面进入高级阶段呈现一种进步样态才能根本扭转这一 局面。为此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不仅可以涤荡不良社会风气、改变封建落后乡村陋习,更能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理想追求,真正实现乡村的全面发展。

  要推进乡风文明,关键要立足实际,唤起百姓对文化的认同感。一直以来,乡村工作的问题点主要集中在曲高和寡,不论是宣传的政策还是号召的行动,群众往往因为参与度不够而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是没有从百姓生活实际入手,不能让百姓感同身受,结果往往以走过场而草草收场。因此要推进乡风文明,就要亲近乡村百姓、走进乡村生活,深入到老百姓关心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邻里关系的话题和角度,才能真正让百姓感兴趣。比如Y 市孝老爱亲的评选唤起大家对于孝文化的重视,刘集镇运动会、 “我爱农家书屋”征文、“我阅读我快乐”等文化活动,有效激发百姓向善向上的力量。

  推进乡风文明,重点在移风易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在法律制度不健全的时代,风俗往往成为人们行动的标准,可见风俗习惯对于百姓生活影响之深、作用之大。因此,推进乡风文明要从移风易俗入手。当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简单量化,需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倡导新风尚,替换落后风俗,才能让乡风文明畅通无阻。比如随礼之风的根治,不能简单一刀切,需要以教化的力量带动感染,以自治为手段,真正解决问题。

  乡村振兴是乡村的全面振兴,文化与文明应该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努力推进乡风文 明,从精神文明角度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助力新农村建设。

  【第二十一题】

  “给定资料 5” 中提到“技术只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方便,社会治理的根本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人”。请深入思考这句话,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1 )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 1000— 1200 字。

  【经典范文】

  技治与人治

  华图在线申论组

  “技术只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方便,社会治理的根本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人。 ”这句话指出 技术在当下社会治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即社会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技术,还需要人的治理, 并且人的治理是根本。因此,在社会治理中, “技治”提供了手段, “人治”是核心。

  在信息化社会中,借用技术进行科学有效地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技术的更新与运用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大表征。当下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社会治理也是如此。当前国家提倡“创新社会治理” ,在其中技术起了关键作用,如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都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应用。技术以快速便捷、无时空限制的优势,不仅解决了长期难于解决的治理问题,而且让治理更科学、更精细。红路直街是游商集聚地,卫生脏乱差、乱象多发,由于涉及面大、矛盾多,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顽症”。当地政府借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视频监控系统实时跟踪,为执法人员实施整治提供了全面详尽的信息。因此,技术在当前社会治理中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但是如果仅仅依赖智能技术、先进设备而忽视了人的意识和行为,社会治理将会漏洞百出,最终导致治理瘫痪。人是社会的主体,在社会治理中,人应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法治是社会治理中最能够体现人的作用的重要方式之一。“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 (亚里士多德)法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被遵守、被执行的法律才是 有尊严的法律。有法不执行,法律犹如一纸空文。关于城市道路停车的问题,为什么监控系统覆盖道路面积越大,而车辆违停现象却久治不成乃至越停越多呢?其直接原因在于监管 不到位、执法不严,根本原因在于执法人员在其位不谋其职,亵渎法律。当下,先进技术及设备的运用为执法提供了便利,执法人员更应恪尽职守、有所作为。因此,社会治理中应重视法律,更应重视法律的执行。

  在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人的作用,除了法治,还有德治。德治是不同于威严的法律手段,它属于柔性手段,如春风化雨,浸润人心,不断提升人的道德水平,塑造良好行为。在乡村治理中,唐村镇深耕传统文化,努力挖掘乡贤文化,充分发挥乡贤在解决纠纷、塑造乡貌等方面的作用。重视乡贤的带动作用是德治的一剂良方,以乡贤影响村民自觉良好行为的养成也是德治的有效方式。因此,德治是法治的有益补充,也是人治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 “智能化”作为技术的最新形式,是“四化”之一。但“智能化”位于“社会化”“法治化”之后。所以,技术在治理中绝不是处于主导地位,人才是核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才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命题。

  【第二十二题】

  “给定资料 6” 中某学者在其文章中提到“自治”和“他治”的观点。请结合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要求:(1 )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 ) 1000 字左右。

  【经典范文】

  以自治和他治实现共治共享

  华图在线申论组

  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是由个体组成,也由每个个体所组成的单元系统构成。社会治理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让社会运转有序又充满活力。习近平总书记说: “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 ”这说明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因此,我们应善于汲取治理智慧,以自治和他治实现共治共享。

  自治意味着个体通过自我知识的学习、自我修养的提升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这是一个由自我意识、观念、思想支配自己一言一行并使之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的过程。孔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可见,即使是自我观念影响自我言行,但它不是静止的 ,而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进一步而言,自治还体现在个体所组成的系统内部的治理,它能够聚集系统成员的聪明智慧,实现系统的良好运转。如我国实行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就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科学制度。因此,自治是社会治理的一个基础,没有自治,社会治理无从谈起。

  他治与自治相对,是建立在他者和自己相互联系基础上的相互制约,如道德礼俗、法律法规都是他治的手段。当自治不足以实现自我管理时,他治就会起到应有的作用。根据他治性质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他治”分为软治理和硬治理。道德礼俗属于软治理,主要通过环境、氛围的塑造来感染人,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通过塑造良好的乡风文明来提高公民的道德意识就属于软治理;而法律法规属于硬治理,它具有强制性和威慑力,如违法分子盗窃钱财就应依照法律条文给予应有的处罚。当然,这一软一硬的治理,是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的。只有恰当运用这二者,他治之路才能行稳致健。

  自治和他治都是社会治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两者齐头并进才能够实现共享共治。自治是他治的基础,他治通过自治产生作用,他治又是自治的有益补充。在艳山红村的治理中,成立议事机制是为了以机制的形式管理村民、处理村事,这是他治的体现;在机制组成中充分吸收乡村民间精英进入议事会,让村民参与自己事的讨论与决定,这又是自治的体现。正是在自治和他治的相互交融之下,共治才得以实现,全民才能够共同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所以,共治是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而合理处理自治和他治的关系又是共治的关键之举。

  当下,社会联系更加紧密、各地互联互通更加密切,而人民群众对发展又提出更高要求,这就考验着一个政府的治理智慧,更是每一位有志之士贡献治理智慧的最佳时期,因此作为青年人责无旁贷。

  【第二十三题】

  “给定资料 5” 中专家 A提到“而今天已经发展到了信息社会,人类开始利用科学技 术向生命科学、向人类对健康的最大需求发展”。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1 )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 1200 字左右。

  【经典范文】

  以科学技术推动大健康

  华图在线申论组

  一个人无病无痛、乐观开朗,是身心健康;人与人之间平等友善、和睦相处,是关系健康;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相互促进,是生态健康……健康包括方方面面,因此“大健康”的概念应运而生。然而,处于信息社会,要解决这些以人为核心,涉及民生、生态、经济等方面的“大健康”问题,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学技术,以科学技术的力量推动大健康发展。

  从科技最本质的特征来看,科技的研发与进步能够解决健康难题,减少威胁健康的因素。拿医药领域来说,生命医学药学技术的进步研发新药物、更新治疗方式,会使得更多的疾病得到预防和治疗,从而减少乃至消除人类痛苦、保障健康。疟疾曾被称为最具伤害性的寄生虫病,并发症多、传染性强,每年世界上数百万人因之死亡。而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战斗提供了“有效武器”,它能够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也因此让她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当然,从更大范围来看,如何让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对水土的污染与破坏,何以升级产业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又怎样以更高水平检测食品安全等等问题,最终都要依靠科技力量来解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历史铁律。

  “科技向人类对健康的最大需求发展”,不仅体现在科技能够直接解决健康问题,还体现在服务健康的技术方面,如信息技术、大数据。毫无疑问,当下信息技术、大数据大大提高了社会运作效率,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领域,同时,大健康的发展也离不开它们。 “智慧医疗”就是一例,它通过物联网技术,打造健康档案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 医疗机构以及设备之间的互动,从而为健康问题提供最全面、最及时的信息。而大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技术,通过快速、精准的信息采集以低成本进行存储、处理、分析和共享,能够为慢性病的治疗以及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撑。可以说,信息快速便捷地汇集与流通,让复杂的健康问题变得更加清晰明了,让问题的解决也有脉络可寻。因此,科技还能护卫大健康。

  同时,我们在“利用科学技术向生命科学、向人类对健康的最大需求发展”的同时,也要意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只有赋予科技人性化,科技才会更好地服务人类,推动健康

  不断完善。因为科技成果不一定全是人类福音,如果科技成果不符合人类需求、科技成果不被正面应用,那么它就是人类灾难。 2018 年我国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的宣布(内容 为“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在今天听来还令人毛骨悚然。这一研究存在很多 不确定性,也违反了人类伦理。因此手握利剑的科技研究者们如果不自律,缺少外在的监管与约束,那么科技就会沦为不健康的帮凶,给人类带来无尽的劫难。所以,科学技术要想真正推动大健康,离不开法律法规以及完善的监管体系的保驾护航。

  当前,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和“大健康”概念的提出及践行,科学技术为大健康创造机遇的同时,也不断提出挑战,关键看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科技。相信在发展科学技术与规范科学技术的追求中,大健康的建设之路将会越走越宽,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第二十四题】

  请根据对画线句子“抓好农村的乡风文明,实现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是关键”的理解, 围绕“移风易俗和乡村振兴” ,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1 )立意明确、见解深刻;( 2 )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3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4)字数 1000— 1200 字。

  【经典范文】

  移风易俗促进乡村振兴

  华图在线申论组

  “移风易俗”一词出自《荀子 ·乐论》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意为改变旧有的风俗习惯,有利于民间和睦幸福。当下,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面貌,乡风文明建设是关键,而移风易俗又是净化乡风、建设文明的重中之重。所以,移风易俗促进乡村振兴。

  移风易俗,利于扫除陈规陋习、歪风邪气,为乡村振兴扫除障碍。移风易俗具体表现为遏制天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倡导树立喜事新办、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就“天价彩礼”来说,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黑龙江海伦市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这样一个地方彩礼需要 25 万到 30 万,如果再添车房,金额就达到 50 万。 50万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数字,很多家庭因支付这部分高额的彩礼而负债累累,导致生活拮据。这种变相的“卖女儿”交易,也助长了相互攀比、趋利之风,长此以往会导致民心涣散、缺乏凝聚力。所以,要振兴乡村、培育乡村文明,需要移风易俗,改变民众被扭曲的思想观念。

  移风易俗,让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的优秀基因得到继承和发扬,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农村地区是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应在此得到继承和发扬,而移风易俗能够让优秀传统精神得到延续和传播,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和动力。自强不息、和谐共生、同舟共济、孝友耕读、勤俭传家是农耕文明的有力诠释。如城关镇山岔村以重修历经岁月洗礼的九盘水磨来激励老百姓艰苦奋斗、齐心奔小康的勇气; 山西洪洞县通过大槐树寻根祭祖活动,朗读祭文,表达对先祖的思念与感恩,以此继承忠信礼义廉耻孝悌的良好家风。种种事例说明,移风易俗能够让既包含传统文化元素又文明环保的形式更有意义,在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以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来推动乡村振兴。

  移风易俗, “移”的是不好的风气, “易”的是恶俗的习惯,而这种风气和习惯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根据费孝通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文化是一种“共同经验” ,而这种“经验”与百姓长期生活积累、周边生活环境紧密相关,也包括不好的风气和恶俗的习惯。因而,要移风易俗,绝不能求快刀斩乱麻的速度,也不能全依一份政策一张文件就可以解决,它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着力。

  只有同时着力以移风易俗为基础的乡风建设和以产业带动增收的经济建设,基层治理、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才能跟得上来,乡村振兴之路也才能走得更加通畅、更加稳当。

  【第二十五题】

  结合给定资料,围绕“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 1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 )观点明确,联系实际;( 3 )论证有力,语言流畅;(4)总字数 800— 1000 字。

  【经典范文】

  精细化管理让城市更美好

  华图在线申论组

  城市是现代人类生活的重要载体,是富有温度的公共空间,是传承文明的“特殊构造”。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城市管理时,以“绣花”为喻,强调的是城市的管理要像绣花一样一针一线仔细耐心地绣。唯有如此,城市才能更整洁有序,人民才能更幸福。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的管理,精细化管理让城市更整洁有序。整洁有序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城市都患有“大城市病” ,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要想突破这些问题,关键是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上海正是在这方面下足了“绣花”功夫。面对垃圾污染的难题,上海不是简单地把一个垃圾桶变为多个垃圾桶, 而是找准垃圾产生的源头,分析垃圾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不仅从源头上减量,还注重全程进行分类以及末端资源化的利用。上海通过精细化管理不仅使环境得到改善,也重塑了城市形象。面对人多、车多、城市秩序混乱的问题,上海不仅严管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还整治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不仅依靠民警力量,还通过警企合作、社会共治等缓解交通拥堵难题。通过精细化管理,上海不仅退出十大拥堵城市,也更文明有序。总之,唯有精细化管理,城市才能更整洁有序。

  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的城市为人民。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意思是说: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来的。由此可见细节的重要性。城市的管理也是一样,唯有“如绣花一样”的细心和耐心,在解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方面,做到“有诉求、有回应、有耐心、有温度” ,才能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上海正是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落脚点放在民生需求上,使人们的根本利益得到了维护, 让人民的生活更幸福。面对政务服务流程繁琐、时间受限等问题,上海推进社区政务服务一口受理、全年无休;面对老旧小区生活设施陈旧,功能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上海对小区内功能体系重新设计、更新升级;面对民众精神压力大,无处锻炼身体的问题,上海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在上海,像这样精细化管理的项目还有很多,也正是通过这些精细化的管理, 人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美好的生活来源于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精细化管理是理念,更是责任。城市的管理唯有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的魅力指数和人们的幸福指数才会不断提升。

  以上是23河南省考申论社会类范文 25 篇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23省考,河南省考,申论范文,社会类范文 25 篇快讯信息敬请关注郑州人事考试网频道。

河南郑州最新招考信息

本文标签: (编辑:黄小图)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2024年国家公务员笔试系统提升班
联系我们
<